《依教奉行》
上妙下祥法师开示
时间:二○○一年地点:大悲寺缘起:2001年,众多发心出家的人在大悲寺接受考验。很多都是女众居士,那个时候女众可和僧人一同上殿。妙祥师父利用这些居士站排等待僧人的短暂空间,给大家讲解。每次只有5、6分钟时间,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开示完毕。后17个女众来到下院发心出家。2002年阴历7月15,这些女众得以剃度,成为沙弥尼。她们同样奉行日中一食、不摸金钱,行脚乞食,戒律严谨、行持精进。
(因时间已久,开头部分的磁带目前没有找到。)
昨天讲依教奉行,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六根的眼根。由于眼睛的分别,使我们不能依教奉行。下面讲耳朵即耳根,由于我们的耳根,不断敏感地去听。就听到了各种声音,能听出是男是女、是高是低、是好是坏。
只要是你能听出来,或是你所听的事情你能知道,这已经是不能依教奉行了。已经就在六道里轮回了。有人说自己不知道在六道里是在什么时候轮回的,实际上这就是轮回的开始。所以说耳根如果一分别,我们就已经不能依教奉行了。比如说当你行走的时候,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听叫卖声,听那人在说话。只要是你能知道的,这都是分别心,所以我们不去染。耳根在不断地分别和摄取,这个耳根本源就是我们如来的藏性,由于你分别,所以它变为众生。如果你不分别,耳根回收,回收以后就成为佛。所以观世音菩萨有耳根圆通法门,就是让你把耳根要收回来。一根回收,六根也就收回来了。念佛时要嘴念,耳朵听,用各种办法把声音回收过来,不要再往外留意了。因为外面的境界和你所听的声音都是你自己的妄想所变幻的,并不是实有。说外面有个声音我硬不去听,其实外面根本就没有声音,也没有耳朵的问题,是我们妄想起来以后,要想去听。听你所能听到的。由于这个分别心,产生了耳根,产生了外境染,所以我们的耳根就不自在了。怎么不自在了呢?我们所听的不过十米、百米范围之内的声音。你不知道,耳根如果不这么用,你可以通天彻地,三千大千世界你都可以听到。
为了整个大家的利益,一切善事我们去做,这就是依教奉行。没有一个祖师大德不经过苦修而成道的。他们都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去依教奉行。眼耳鼻舌身意造成了我们的分别心。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就会产生外境。象今天下雨,包括雨也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不是外来有个雨、有个风、有个火,没有那么回事。而是我们分别心重,在外境上有了各种业力的表现。包括四大的组成,那都是我们的分别心。遇到我们的分别心怎么办?你要躲着跑,它又不断地发展。你越害怕它,越想它,甚至恨上它,最后这个分别心是越来越大。而外面的形势呢,就是雨、风、火越来越重。你若能够分别心小,逐渐的不去怕它,去克服它,一点点去做,这个东西不但不能侵害你,而且还能助你成道。所以大家应该明白:外境都是自心所现。我们身上所感受的冷、热、痛苦也是自己的业力所现,也是这个分别心所造成的。你的分别心克服一点,业力的痛苦就会减少一点。不是外面真有个痛苦,而是我们的分别心不断地分别产生了一切痛苦,所以我们就得在这里下功夫。我们平日打坐、念佛是一种降服方法,但是都不完全彻底。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浪费在行、走、坐、卧上,光是睡觉就浪费了很多,那我们剩下的时间就很少很少了。你外面浪费的多,就是念佛、打坐也不会得力。如果你外面浪费得少,自然就有修行的工夫,若不修自然也就浪费了。这个很重要,所以平时一定要抓好每一步的修行,这些如果抓不住,我们就失去了宝贝。我们念佛为什么不成就,就是你浪费的太多了。检查一下:一是不守戒,二是不进行苦修,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大家知道以后一定要认真苦修,从这里找到我们修行的路程。
昨天依教奉行讲的是耳根,今天讲舌根。我们的舌根本来具足一切功德,什么叫具足一切功德?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舌根就是具足一切功德。因为有了舌根,我们就不能具足一切功德,仅有八万功德,所以凭着八万功德,由于神通力,可以观察到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就了无所知,所以舌根也是我们生死的一个标志。在舌根上我们就吃了败仗。由于有了舌根,我们不断地说好说坏、起心动念。比如我们在道场,有很多人利用舌根说三道四,说这个过失,那个过失,说这个修行,那个不修行,而且相互之间挑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的利益,从而造成了僧团、道场和各个方面的不团结,所以说舌根的害处很大。不光是这个,更主要的还有在饮食上也进行分别,吃好吃坏甚至一天要吃两顿、三顿饭甚至四顿饭,那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你满足了舌根的需要,也就满足了你轮回的需要。由于众生在舌根上不断地分别,不断地追求,从而不断地流转生死,佛制规定了日中一食。日中一食不是咱们这个道场规定的,而是佛制。日中一食就是日中一食,这个没有什么开缘。没有其他的说道,所以这就代表了正法住世。有了日中一食,不摸金钱和其他持戒律就代表了正法的住世,所以这个舌根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必须通过日中一食来扭转。好,今天讲到这里。
我们想依教奉行就得转舌根,在转舌根的过程中,昨天讲过一个是因为舌根有一定的限度,仅有八万功德,所以只能观察到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它就了无所知了。所以在转舌根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采取各种办法。第一、从饮食上转舌根,最重要的,佛已经给我们定出了一个最宝贵的转舌根的办法,那就是日中一食。这是佛制,十方如来都要日中一食、过午不食的。佛在世的时候,没有别的制度,就这一个制度。大家应该知道。凡是不能日中一食或过午再食,特别是过午再食,就为盗人。大盗窃人,是地狱的种子。就算活着,他已经是畜牲,是地狱的种子了。佛对于这条戒没有开缘,看着是一条很平常的戒,实质这条戒是很重要的。佛在世时坚持这条戒,整个泰国出家人也都坚持。这条戒律在中国已经不为所知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且不知道日中一食为正法,不知道日中一食为佛戒,非时食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宣化上人看到我们修行虽然很努力,但是由于忽视了金钱戒或日中一食戒,所以他老提出:如果这两条戒能坚持住,再加上其他的戒律,那就是正法住世。如果这两条不坚持,那就出现了未法。讲这条戒律,讲这个舌根重要的就在饮食上下功夫,所以在吃饭上必须一天一食为最好。今天先讲到这里。
必须得去掉舌根,《心经》讲得很明白,无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有了舌根我们就不能自在了,有了舌根就不会有长舌。佛是长舌,佛的长舌能达到多长呢?通天触地,就是有无量的长舌。所以这个舌根我们要利用好,而且利用它去修行佛法。昨天讲了日中一食,就是去掉这个舌根。第一、最好、最殊胜的一种办法,所以佛称此为佛法,同时也代表了佛法。如果不能去掉舌根,我们就在六道里轮回。如果控制住舌根,我们就可以走完修行的一半路程。如果去掉舌根,我们就成就了。因为一根回收,六根就回收了,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舌根是我们流转生死最关键的一根。因为一切众生皆因饮食而住。因为人离不开饮食,离开了饮食就无法生存。不断地贪著在饮食中,所以就不断地在生死轮回之中。有了饮食就有了众生,有了众生就会产生饮食,互相展转变化。所以我们在这一关上一定要下功夫。首先在饮食上下功夫,饮食中有日中一食,两天一食,还有七天一食。那些大部分都是外道所求,唯独日中一食是佛所取的,所以代表了佛法。佛当时住世的时候没有别的饮食方法,就是日中一食。没有什么早上吃小食的,这都是后来的方便。所以我们知道这些以后,我们心里升起大欢喜心,对本寺僧团的日中一食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所以说这个正确的认识就会致使我们很快的成就,包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戒上来看,“八关斋戒”所说的八种戒律主要是围着斋戒而说,以斋戒为主。所以《药师经》中讲持八关斋戒,临终念一声药师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的药师佛就派八大菩萨来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而且佛在世的时候大迦叶尊者给其他的比丘讲了一句关于怎样摄住舌根的问题,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是真清净。”就讲了这一句当时就有好多人马上就证道了,而且按照那种修行,后来又有好多人证了道,就这么殊胜。虽然它是我们流转生死的根本,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根子,从这里下手,我们很快就会成就。你抓不住那不行,牵牛得牵鼻子,牵不住鼻子,牛不顺从你。揪尾巴牛不会理你,不会顺从你。如果你牵着这个牛的鼻子,这个牛就会为你服务,反而便成有利,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舌根来修行佛法。所谓的利用就是克服它不被它所转,并通过它来证佛道。这个舌根的利害大家都清楚了,具体的做法除日中一食外,更主要的就是在日中一食里还有各种吃饭的方法。我以前写过这个,大约将近20种左右吃饭的方法。这是粗看,而且有该吃不该吃的,什么样吃,什么时候不吃,如何去吃,大约20种。我们平时过斋都得要注意看看僧人怎么过斋。有的详细的地方你表面看不到,你光看到在吃饭,里面都有很多的内容。包括每一念,每一个菜,每一口饭的处理都不一样,起心动念都不一样,结斋不结斋的时候,都有处理方式。如果你处理好了,也可以说,你吃饭时就可以证道。甚至你吃饭就可以成佛。你可能这饭还没吃完,就成就了。如果你不懂这个方法,你吃饭就堕落,结果可能下地狱,或是去当畜牲了。虽然披着人皮,心里已经是畜牲了,贪著已经使你种下这个种子了。如果你要处理好虽然你现在是个凡夫身,但是马上可以成为圣人。吃饭,进去是凡夫,吃完饭出来则是圣人,这多殊胜呀!就这么大,这么快!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饮食处理好,所以佛制在饮食上没有开缘,而且不能自己想尽办法开缘,那都不行。得克服困难,忍饥挨饿,所谓的忍饥挨饿就是克服习气。只有这样,才能证佛道,所以利和贪著决不是佛法,必须克服利和贪著我们才会成就的。具体的办法下会再具体讲,今天到这里。
影响我们依教奉行的是舌根,所以我们要利用舌根来达到我们的依教奉行。饮食这一关是我们最大的一关,所以佛开了很多方便的法门,特别是“八关斋戒”,强调指出了要想成佛道首先得在饮食上下功夫,要在饮食上克服贪欲,因为我们有了贪欲心,才有了舌根。而且祖师大德都在这个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出家人成佛道都得必须克服饮食这个问题,因为众生有了饮食而流落生死。比如,现在还有过去的有些外道他们也在饮食上注意的,包括不杀生,还有吃的一些四季性的食物等等。特别是佛讲的一是要不杀生,不吃荤食,包括大葱、韭、蒜之类的带有荤味的也应注意。因为生食引起嗔恨心,熟食能引起贪欲心,欲望心。有人说少吃大蒜不会起那个作用,多吃了可不行,这种说法对不对?这是不对的!
法王已经规定五辛不可以吃。我们做为佛弟子决不能去犯,包括一滴、一片、一点都不能犯。因为法王的命令已经下了,在法界都是通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犯,不能借口说不起那个作用而去吃,吃了那都是有过失的。所以在饮食上一定要十分注意。饮食上应该要严格选择,这样的话才能达到我们的清净。好!今天讲到这里。
我们都摄舌根,也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本来的自性。所以大家知道这个意义,一定要在舌根上下功夫。而且不是一天下功夫,要常年如此,时时下功夫,甚至念念都得下功夫。不能有贪恋之心,大家一定在念头上不能起贪心,在各个时候都不能起贪心。舌根也是如此,在味觉上一定要把它克服掉。刚才讲了光饮食有20多种。
今天继续讲这个舌根,舌根是流转生死的根本,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因为有了舌根,我们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所以佛讲日中一食,就是要都摄舌根、回收舌根。舌根不但是扭转我们生死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成佛的一个方便途径。我们也利用舌根,来修成佛道。只有我们严格按照佛制去做,严格地执行日中一食,在饮食中进一步细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分别心,这样它可以达到我们速速成佛的目的。所以说大家不光要知道舌根的害处,同时也应该知道舌根的好处,利用它修成佛道。虽然说是修成佛道,但你不能做修成想。你要做这种修成想,又离开了佛法,因为所谓的修成就是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再讲一讲舌根的害处,由于我们有了舌根,就不断地造口业,这也是舌根最大害处之一。我们情绪不稳定,往往都是由于舌根造成的。因为你不断地讲三讲四,就把自己的心讲乱了。舌根乱了,影响了心理,心理同时又影响了舌根。不断地说,心不断地乱,最后就不断地无明起来。无明不断地起来,越起越厚,越来越浓,最后昏天黑地,整个就成为地狱的种子。所以说舌根由于我们控制不好,变成了我们情绪激动的工具,造了很多业,甚至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就去谤佛、谤法、谤僧。
依教奉行,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依教奉行,就是都摄六根,也就是念佛。所以说在舌根上下功夫是重要的一环。不光是说在饮食上要控制,更重要的是在语言上控制,语言也是我们六根放逸之一,所以我们语言的放逸也是六根生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我们往往舌根一动,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有轮回。说好说坏,有人可能是说我一片好心,当你说出来话的时候,特别说一些不正常、不得体的话,你当时心里好像没有想什么,当你话一说出来,心已经随着它去转。比如有人心里觉得想去帮助谁,但是说了一句嗔恨心的话或是骂人的话,这话一说出来,把自己的心也就改变了。所以说我们的舌根又造了无边的业,在语言上一定要十分小心。不该说那我就不说话了,能少说就少说,尽量减少。我们只能说一些如法的话。佛法是止恶不止善,善法我们可以讲,但是你过分的多了,同样也不是真善了。所以说我们大家应该把这个语言要改变,说话不要有嗔恨心,另外要称赞。“扶正不必破邪”,你只要把话说得得体。而且弘扬了佛法,实际上已经起到了破邪的作用。什么叫破邪呢?比如说,这个人犯了一个吃的方面的错误,下午吃水果了,而你没有指出他吃水果不对,只给他讲过午不食的好处。都应该这样做,你讲完了,实际上你不讲吃水果的过失,已经说明了。已经在扶正中把问题讲得很清楚了。这样他就已经改了,所以说有时扶正不必破邪,这完全可以做得到,这样对方还容易接受。主要以扶正为主。所以说佛法里有“三名称功德佛”,就是说要经常称赞,最后形成功德。因为称赞别人一句,自己心里的清净也表现了。然后嫌弃自己的烦恼,最后达到了六根回收的目的。六根回收就是佛。所以说不要心外找佛。我要以这个依教奉行,我们能够在语言上,在说话上控制自己。我们大家相处,办事情心平气和,虽然六根不好,我们现在利用六根来回收六根。另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不说。不说能不能起到说的作用?一样能起到。有很多事情,你不说,你用你的心去感应对方,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我们来到娑婆世界,六根越来越短,越来变得所谓的灵活,实际上就是在六道里轮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浪费的越来越多。过去有那么一句话:“口开神气散”。意思并不是说肚里有什么神气。就是说你一说话,心念就一动,那叫神气。真正的神气就是心动,心动就是神气,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神气。所以说就是少说话,越是少说,我们六根回收的越好,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多说而造成的,少说往往反而使我们的正气越来越足,但是必要的话还是要说的。今天就到这里!
讲依教奉行,我们讲到了舌根,这个舌根我们讲了这么多天还没讲完,具体来讲,我们从昨天的饮食就看到了舌根上控制不了。第一个在过斋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做到不能瞅别人的,就瞅自己碗里的。你不能用两眼的余光去扫一扫别人吃饭如何,有多有少。而且不管什么情况,心不动念,给你饭你就吃,不给你你就老老实实地坐着,不能起心动念。过去有个法师,专门到寺院讲法的法师,60多岁了。大法师去了,到斋堂稍晚了一些,斋堂没给打饭,没人管。大法师一声不吱,就在那低着头坐着等着,过了好长时间才被人发现,才给打的饭。法师都这样,在寺院也是这样。就是不给你打饭,你坐在那块,你都不能说三道四,只能低头等着。最后要是没人给你打,你起来就可以退回去了,就完事了。出去还不能说三道四。寺院吃饭的规矩非常大。再一个讲吃饭的规矩,比如说,吃饭喝粥,如果有了沙子怎么办?有沙子你就默默地喝,能吃进去就吃进去,吃不进去就放在那,就完事了,不允许吵吵,也不允许你提意见,在当场提意见就更不允许了。在碧山寺有一回,有个师父因为碗里的沙子特别多,沙砾还非常大。他把粥喝完后,接过一看这么多沙子非常生气,在桌旁就有点不安了,已经表现出来了。过完斋后,他坐着不走,生气。当家师问他怎么了?他说:“这粥这么多沙子。”当家师乐呵呵走过去说:“我看看在哪,多少沙子?”把碗端起来,当家师一口就把沙子全都喝肚里去了,完了给他碗说:“你给我找找沙子,我看看。”那位师父没有吱声就走了。就是说通过这个教训告诉我们:都是分别心造成的,好和坏都是分别心。在斋堂里过斋绝对不允许挑这些事情。你要挑这些事情,这个斋就没法过了,众口难调。另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生的,熟的,我们都要忍受下去,这才能去掉我们的分别心。吃饭已经是一种分别了,如果在这里再起心动念,那我们就浪费了自己很宝贵的财富了。所以说摄心就在难中摄,千万不要起心动念,你看这么难都得这样。再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在五台山的一个寺院,等到斋堂蒸好饭了以后,饭盖一打开,里面一个老鼠,老鼠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饭顶上去了,马上就开饭了,而且还有很多客人。斋堂几个人就吵吵该怎么办。其中有个师父过去了,把这个老鼠往嘴里塞了一塞就咽下去了,他说:“在哪呢,老鼠,看看在哪?”当时把这场争执灭下去了。后来这个以前还爱说话的师父,从此以后再也不讲话了,很少讲话。他用他的行为把这场争执灭下去了,而且自己心里好像有得道的意思。就是在关键的时候,一点也不能造成过斋的任何差错,这个过失太重要了,如果在斋上跌了跟头,我们这一天的修行就浪费了一多半。所以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看出过斋就这么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的注意,你看,现在就不行了,站排听我讲,外面有任何动静都不能回头瞅,你一回头瞅,这个心已经在分别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讲个公案给大家听,大家知道在饮食上去怎样摄眼耳鼻舌身意,大德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不光是现在的大德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就在过去也有。有个大迦葉尊者,有一次听比丘在议论吃的问题,怎样去修行,后来大迦葉尊者就给他们讲法。其中就讲到舌根的问题说:“能摄住舌根是真清净”。后来比丘生怀疑问大迦葉尊者,摄住无眼耳鼻舌身意,怎么还有个清净呢?大迦葉就回答那么一句:“无眼耳鼻舌身意是真清净”。这么回答以后,这些比丘很快听了这句话,就证到阿罗汉了,得道了。所以说过去很多大阿罗汉,有的从这方面得道的。所以说,这个舌根如果利用好了,是我们成佛的本钱,如果利用不好,就是轮回造业的根本。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地控制舌根。先从味觉上控制,在饮食上不分别,为什么在饮食上不分别呢?因为一个修道的人,证果地的人在饮食上都会不分别的,所以说不分别者才是真正修道人。我们就得从这方面下功夫。有人说我证果以后再不分别,你现在要不放弃分别心,你将永远不会证果的。你现在在分别中放弃这种分别,你才会真正地快速地证果,快速地得道,快速地悟佛法。不是以后做,说我证到阿罗汉再不分别,应该马上就做。这才是对的,今天就讲到这里。
不吃荤,包括荤的形状与荤的味道
昨天讲到饮食,饮食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依教奉行。在饮食上特别注意:第一,荤的不能吃,包括荤的味道都不能吃,还有荤的形状的也不能吃。比如说做面食做成动物形状,你吃就有杀心,并不是说这个东西有什么害处,而是你这个杀心难去,所以不能吃,这个应该特别引起注意。像遇到这种情况就把这个形状毁掉还可以用。比如说,像蚕里面搁一个粘的像蚕宝似的东西,桑树叶搁在那,你可以把这形状毁掉。有的馒头做成动物形状的,你把形状毁掉还可以用。因为这个杀心不断是最厉害的。而且这个事情,过去历代大德都有过实际的例子。比如说金山活佛就是这样,别人用面食给他做成动物形状的素菜素饭,他不吃,他说:“我不是不能吃,我是怕你这个心不好。”包括天津有个将军,他是吃素食的。饭馆见将军来吃饭,特意给做了一桌素食,各种“动物”的,什么面的肥肠呀,后来将军去了一看,把有各种“动物”的一桌食全推到地上了,他说:“你明知我不吃荤的,你给我拿素食来了”。一个将军吃素,他都知道素菜所做成的荤形同样和荤的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它没有命根,但是我们的杀心未断,所以不能吃,这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例子,我们在这方面要及其小心。特别是现在有一种面食,素食的做成肠子叫空心,弄到寺庙里去了,而且有人认为这都是面食可以吃,这都是不对的,所以说在饮食上要及其小心,来控制我们的贪欲心及其杀心。再一个有荤味的不能吃,还有大蒜、葱、韭菜。有人说大蒜没起到淫欲、嗔恚作用,所以可以吃,这是不对的,因为法王已经定了这个不能吃,那绝对不能再吃了。你吃一片,或有那种吃心,你都是违犯法王的命令,这个心本身就不好了,别说吃了,吃的罪就更大了,就是知法犯法。给你也不能吃,所以要非常注意。因为我们修行中有时就忽视了这一点,认为有的人这么讲就对了。我们只能说认法不认人,依法不依人,不管是谁,只要违犯佛的命令,违犯佛的教导,我们概不执行。今天讲到这里。
不吃荤的,包括有生命的、没有生命的,因为它都有果报。它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动,影响我们的业力。
不别众食
再讲个就是不别众食。什么叫不别众食?就是说要和大家一起共同用斋,不能自个单独吃,自私自利。过去有很多就是这样,有的和大众不在一起吃饭,自个开个小灶,这都非常不好。律中有个大德,叫见月老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四分戒本,一些戒本就是他写的。那时是明末清初时,清兵把寺院包围了,一百多僧人一天没有吃饭。因为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清兵,给了他一块饼,让他自个吃。它把饼搓碎了以后,每人一捏,就这样分给了一百多人吃。后来清兵说你不应该分,我这是单独供养你的。他说和尚没有单独吃的,都是大伙分。后来给清兵感动得特意做了一大锅饭让大伙吃个饱饭。过去那些大德都是这样,不别众食。我们作为个佛子,更应该不别众食。是世间人还讲: 一定大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大家有的我们就有。大家没有的我绝不要。差一口也不要去贪,你贪这一口,表面是占便宜,实质吃了大亏。你的心不好,你这口咽下去,那将来是很难受的,和毒药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说佛制不允许别众食。不和大众在一起坐,或是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吃,那几个人在一起吃,各坐各的,这都不好,所以说这种心都是一种贪欲心,自私心所形成。所以咱们特别强调这一点,寺院绝对不允许开第二个灶,不管多难,哪怕有病也不允许开第二个灶,必须在一个斋堂里用斋。而且在一个斋堂里,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比如说病人药食了,给开药食,但也不允许给开第二个灶。如果出现第二灶,肯定要出现别众食。这样的话,一个是要遭人讥嫌,另外一个是不平等。为了饮食去堕落,太不值得了。虽“民以食为天”但是实际上食物正是我们轮回的根本之一。这地方要不控制,将来在了脱生死上障道太大。这个别众食看着简单,它并不简单。平时都得加小心,时时刻刻加小心,你不加小心就上当。比如说吃水果,大家都看到了我吃水果时,不发到你们最后一个我都不吃。我生怕漏了一个人,这与我的愿相违。因为我的愿就是,有众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我不是以后去做这个事情,就是现在每时每刻我都得做这个事情。包括饮食,甚至是走道,我都走到你们的后面,就是把你全度成佛,我再成佛,时时刻刻去完成这个愿力。这个愿力要贯穿到每一言,每一行中,包括所有的利益之中,吃、穿、用、走在这之内。都是要像世间:享受在后,吃苦在前。要和大家同甘共苦,这样我们的心才能有点善念,因为这个善念才能控制恶念,控制恶念我们的心里才渐渐达到无念,你没有这个过程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这个不别众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就是这样:师父我跟你吃饭都吃一样,但是回到寮房里,我再弄点饼干吃一口。你不知道,你饼干吃这一口,一口饼干,你就是畜生行为,和畜生没有什么两样,畜生才这样自私自利,所以我们的行为非常的不光荣。所以以前有别众食的,吃饼干的,清单,就因为这个清他单,不要他,这种人不值得和我们在一起共同生存,太自私了,所以大家要非常注意的。因为佛,法,僧就像你父母,你不供养父母,自个吃都是有过失的。何况在道场里共同熏修,共同用一锅饭的时候,你更应该加小心,绝不能别众食,就是一口你都不应该去多吃。不光你不多吃,我也不敢多吃。我要是觉得比你们多吃一口,就是分给我水果大了,或是故意分给我,我心里都非常难受。包括菜也是一样。说给我选菜了,或是挑菜了,稍稍动一点念,我都觉得非常难受。有时我就把菜给人,你给我好的,我就给人,那我就不要。因为虽然在表面上好,实际上那就是毒药。什么是毒药?这就是毒药。那个毒药,世间毒他能看出来,能知道,这种无形的毒药你看不出来,它包着糖,包着这些美丽的包装,等你吃进去了,是真中毒,所以说千万不要别众食。我们不别众食,我们处处有威仪。不管你到哪去了,宁可饿着不吃饭,也不能去自私自利,因为饿死穷死,我们也要堂堂正正。在饮食上我们必须得打一个胜仗,而且这个胜仗不让它有一滴遗漏,全面收回来。通过善,达到我们一念不生,我们用这个善来克服恶五蕴,就是五阴,我们所做的贪心是恶五阴,我们用善五阴来克服恶五阴,这是很正确的一条道路。所以说佛法止恶不止善,我们用善来对付恶。另外我们不别众食,本身就是产生定力,本身就是不分别心的一个。所以说我们念佛怎么念,修行坐禅怎么修,就这么修。这就是禅,这就是念佛。不懂这个,我们就没法修。虽然我们平时念佛念了几个小时,但几个小时之外又贪心了,就不行了,所以老不相应。所以说,有的人说我怎么老不开悟?你吃饭老是自私自利,所以说永远不会开悟的。只有无私的人才能证到无我。今天到这里。
昨天跟大家讲不别众食,不别众食非常重要,也是成佛的一个关键。另外它也是我们修行做人的一个关键。若不注意这个,我们做个人都难,所以说不别众食是很重要的。大伙一定要有这个心,要常常思维不管吃什么东西我们都要不别众食,更主要的是我们不管吃什么都要供养三宝。先供养三宝才能吃,如果不供养三宝,做为居士来讲,都是有过失的,是不对的。在不别众食上很多大德做出了可喜可泣的事迹,而且确实教化了很多人。咱寺院的不别众食情况大家已经知道,但是个别人还有,这个一定要加小心。所谓的个别就是有的忍受不了了,多吃一点小食,这都不行。这个一定要加小心,包括一个水果,比别人多吃一个、多吃一口,我们心里都是不安的。所以千万不要别众食,一定和大家有难同当,有福才能同享。这个主要是让我们减少分别心,去悟佛法、与众和合,并不是单纯地是一个吃和不吃,多吃和少吃的问题,而是为了使我们的心达到平等,因为平等才是佛法。我们就是不能和众生平等,所以我们才成为众生,我们和所有的众生都平等了,我们就是心成的佛了。因为我们不能悟实相,《金刚经》讲得很明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佛法。那我们吃饭,不别众食就是为了达到无四相。因为无四相,就是因为有一个实相,什么实相?就是平等相。因为有了平等相才能去掉四相,去掉四相,才能见到平等相。所以必须有个平等的概念,然后一点点去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会真正达到那个实相,实相就是平等相。所以说我们在这里,应该特别引起注意,不要把法给浪费掉,不要轻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不分别食
这讲的是不别众食,还有不分别食。不分别食就是吃饭不是挑三拣四,而且达到不想好,不想坏。比如吃饭时,一碗里有豆腐、白菜。那你要遇到什么就吃什么,而不是筷子夹到哪我就吃哪,因为有时我们的筷子它自觉不自觉就奔着豆腐去了,它有个习惯性。说我没想,没想你的习惯性也在那,它是我们平时的贪心形成的惯力,所以不能随着它走。那怎么吃呢?一钵里从靠你一边最近的第一个开始吃起,是豆腐就吃豆腐,白菜就吃白菜。渐次地往前推,推到哪算哪,吃到最后一口,也不能让最后一口菜让筷子先前碰过。没有,从来没有。就吃眼前一口菜,其他菜我不知道,虽然在钵里,心里没有这个菜。连眼皮都不往前瞅。这一碗里前面有什么,我不知道,别看在我钵里或碗里,但前面一口菜我照样不知道,虽然头一眼可能往前瞅,但看过后就把它忘掉了,再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只是低头吃眼前那一口菜。这一口菜还不允许分别好和坏,说豆腐好吃白菜不好吃呀,还得控制这个念头,不让它分别,包括咸呀淡呀,也不要它分别。或是想一会还有什么菜,这都不去想,把念头控制到这个程度,这才达到不分别。所以这口菜得这么吃,要这样渐次地吃,如果遇到咸的你就吃咸的,遇到辣的就吃辣的。头一口吃个辣的,想吃口咸的冲淡冲淡,没想第二口又是个辣的,那辣就辣到底吧,那也没办法,谁让碰上了呢。就得这样,拿起来什么就是什么,米饭、馒头也好,饼也好,最上面层的,你正好边上是什么你就吃什么。如果你这个菜或是馒头咬过一口又放下了,放下时正好又往后放了,前面还有没吃的,应该哪个最近吃哪个。你咬过我才不管,咬过不咬过,我只是不分别。就这么吃,我们才能慢慢克服自己在饮食上的分别心。不别众食,看着挺小,实际上是我们做人一个起码的准则,同时也是一个佛弟子必具备的品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道相应,特别是我们和合共住。比如说,我在普化寺时,有一天吃饭过斋,桌面上给分的是碎饼干,都像碎米似,每个人都那样,都剩不得。虽是碎米,当时看怎么能分这样的碎饼干,但是突然升起来的是一种特别恭敬的心。就是碎末都和大家共同分,给人一种特别的平等心,在道心上要有细心,所以说不别众食是我们人格的一个高尚的体现,也是一个佛子应该做的事情。
不安逸食
不光要不别众食还要不安逸食,也就是不放逸。说我吃素,也没单独跟别人不一样而且次第地吃。放逸食,就是没完没了地吃,一点点在那品味,好呀,坏呀,不断地咀嚼,这种吃法又叫女人吃。就像没事似的在那坐着,一吃好几个小时,在那品味。这样放逸可不行,应该抓紧吃,赶快吃,但是也不能过速,过速就像恶鬼忙三火四,让人笑话,如果过慢那就成为女人吃法了。像吃宴席,从早晨吃到晚上那也不行,这两种吃法都要放弃,要取不快不慢,而且不能放逸,不能拿食物左品右品。你只要对食物过分贪着,有分别心,你就对食物产生了贪欲,产生贪欲的同时,就是心动的同时,心动的同时就是轮回。说我没轮回呀,只是心动了一动,你知道轮回吗,就那一念中早已轮回多少次了。因为我们不断地轮回,虽然这个身体还在,但是我们的心已经在畜牲道、天道、人道或是地狱道不断地轮回了。所以说,哪一念都非常重要,当下这一念更重要。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是哪个心呢?就是当下那个心,当下那个心就是我们真正生死轮回的根本,赶紧出离。不能让这个心放逸,贪图味道、色泽,这都不行。说炒的菜,色不好,不浓,或是没有味精呀,这都不行,都不如法。不安逸食,就是不放逸。而且在饮食上,不挑好挑坏。就是在素食的基础上进行次第吃,就是你其他做得非常好也不放逸吃。心里常应该进行五观,想想自己这点食物来之不易,是众生一口一口省下来,从自己口里夺下来的我们才吃得到。特别是居士要应该想到,这个食物和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不一样,你平时吃的是俗间的食物,这时是三宝的食物,三宝的食物来之不易。虽然是同样的米,但它的实质不一样。我们今天能吃到这食物,全托三宝的福德因缘,我们在这里护持道场,才使我们有这个因缘,所以要十分珍惜。每一粒米都是无价之宝,都要爱护。我们如果这样思维,这个吃饭过失就要小甚至还有功德。因为在这里,我们很快地用我们最大的恭敬心去饮食,我们的心量已经十分扩开,食物也就会变成法露。所以说我们在饮食上不要放逸,要时时用在道上,别把吃饭当成吃饭,要当成就像过关一样,形成考验。因为不吃饭,身体不行,不能修道。吃饭,但是你把它看成吃饭,又失去了道业、成道的机会。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努力地把自己的身心往道上靠,这样的话,我们的饮食才能说得过去。
不过饱食
还有不过饱食,虽然我们是日中一食,我们也得考虑,众生还有很多的苦难,还有吃不饱的。我们应该舍一口食物给他。舍从哪里舍,是从自己的口里舍,不是拿常住的舍。说我吃饱饱的,从常住那要一块去舍众生。这样的话,实际上你已经盗常住物了,这就不好了。所以说应从自己口里舍,这个舍,必须食物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了。虽然是一顿饭,也不能过份,这个比较重要。不要因为我们吃一顿饭就拼命吃,吃饱了还要硬吃,这样的话对胃肠消化不好,同时会起贪心。如果适当地吃,效果反而更好。不贪,这里还有很多说道。为什么在饮食上要这么下功夫,因为控制饮食,就是在增加定力。如果饮食控制不了,你就没有定力,就起心动念,所以说这个提木叉戒是非常重要的,它叫我们随时都要增加定力。人们最难控制的就是饮食,而且不能很快的做到,我们在修行中,这个饮食一定要十分注意。所以说这个依教奉行就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一个法门。而且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嗔恨心,它都能制服住,而且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嗔恨心起来时,能够依教奉行,马上就会把境界转了。就是那个嗔恨心起来了,当时一念能依教奉行,虽然它没有马上下去,但是也能把你的行为转化为善业,一点点就把这个嗔恨心降服下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的重要,了生死不可离开依教奉行,另外整个佛法也都是依教奉行。所以说依教奉行不光贯穿在饮食上,在其他方面也始终贯穿。
平等食
这些天讲了饮食还没有讲完,特别是不放逸食,不分别食,很重要。他们稍有差别,但是目的是一个,就是不起贪心。在我过去行脚的时候,刚从山西下来。乞到的地瓜有刚煮好的新鲜地瓜,也有陈旧的地瓜。我和行空师父两个人,找个小树林开始用斋。刚用斋时,来了一个社会上人叫小傻子,他看你吃地瓜他也要。在这种情况下,地瓜有新鲜的也有陈旧的。当时每个人都比较凉,喜欢吃点新鲜的。如果有外人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没有分别,拿到哪个地瓜就吃哪个地瓜,一共分成三份,行空一份我一份,就这么一块块分,一块地瓜掰成三份,一人一块地瓜就这么分。起先吃的是新鲜地瓜,吃完了吃旧地瓜时,给小傻子他不吃,他扭头走了。如果我们稍稍不注意,心眼稍有点不正,一看来外人了,就把旧地瓜拿来先吃吧,这就坏了。所以说饮食上要处处加小心,不小心就堕落下去了,那种做法就和畜牲没有两样子,畜牲才是自私自利。我们做为一个人来讲应该堂堂正。,不管傻子也好,外来人什么人也好,来了和你吃饭,你就是吃到口里,也要把口里的那口饭吐出来给他。你只要没咽下去,在嗓子眼里,就要想法把饭吐出来分给他吃,你这才能叫个人,否则不能算个真正的人,说是容易,做就难了,不加小心我们就堕落下去了。比如说,一点吃的现前时,有好有坏,我们能不能把好的布施出去,把坏的留给自己。比如说斋堂里吃水果了,这一盆里有好有坏。我吃不了这些水果,当我们要剩下的时候,是剩好的还是剩坏的。说把好的先吃了,把不好的留着吧,反正我也是不吃,我们可能就要犯这个过失。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正确的处理方式:一种把坏的吃掉,把好的留给常住以后吃。另一种处理方式就是吃到哪算哪,不分别地吃,从开始就一点点吃,到最后还是不挑,剩什么是什么,剩好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那才行。所以说,在这个饮食上我们大部分都打了败仗,吃一吃饭,打败仗,吃一吃各种食物,仍旧打败仗。别看日中一食,就这样我们有时也常打败仗。你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吃的每一口饭是不是那么如法,是不是在不分别地吃。是不是能够想到大众,始终的无我,而且没有自私,坚定不移地毫不犹豫地去做。
昨天讲到饮食要平等食,对一切众生要有平等心、慈悲心,难布施能布施,就是自己哪怕这口饭已经咽到嗓子眼,如果众生需要,你就是抠也要抠出来吐给众生,得有这个决心才行。比如只剩一口饭,如果你吃了你能活,不吃可能会死,其他众生吃了他能活,那你选择什么呢?我就选择这条死的道路,让众生去活。如果这个众生是人,我可以让他活,如果是一个牛马或是一个小蚂蚁,这时你是怎么想的,是让它活还是让我活?在这个问题上我也选择死。所以说你有这种心,你才能平等地与众生同甘共苦,如果为一口饮食在生死面前你都要争夺的话,你做不到那种平等。你所谓的平等,也是假平等,也是在有的前提下所谓的平等,如果有还用你平等吗?应该在没有的情况下我们要平等,就是难行能行,用生命去换这种平等。所以说在饮食上我们不能打败仗。另外我们在饮食上不光要这样,还要忍食,也叫欢喜食,忍辱食。不管饭菜好和坏,我们都要忍,不分别。忍下来,好也是,坏也是,得难吃能吃。我就曾经遇见过,在山西乞食时,到一家乞的是苞米,孩子拿着的是新煮的苞米,而布施的是上面已经被咬过的剩苞米,可能是孩子吃完剩下的扔在那的,拿这个苞米布施给我们。如果没有对比还好说,这有对比孩子吃的是新苞米,给我们的是吃过的旧苞米,怎么办?我们也是欢喜的接受,没有去说生气呀、不平呀。这样的事情特别多,特别是走到辽宁一个叫绥中的地方的时候,来到这家,娘俩都非常欢喜,说没有饭菜要给钱,我们不要。让我们等一会,然后就上小卖店买东西去了。买回蛋糕,因内含有鸡蛋,我们又不能吃。这个老人非常头疼,说我们也没有东西呀怎么办,小孩子在炕上直蹦高。她们非常想供养僧人,后来,我就说你家有什么算什么。她说就有一碗稀粥,可能是早上剩的。我说那也行,她就端了出来。一看比刷锅水还稀,恐怕都没有米粒,就是刷锅水沉淀的那么一点东西,后来看没办法,也舀了一两勺。那孩子欢喜得在炕上直蹦。过斋的时候洒的水里都有一种泔臭味,但是心里非常的高兴,给众生种了福田,唯独遗憾的是没有把这一碗都倒在这钵里,都倒就好了,只是捞了一点干的就算过去了。通过这个,我们知道乞食时好坏都要忍着,要难吃能吃,难忍能忍,而且还会生欢喜心。乞食时不能起分别心,乞完食时吃的时候还不能起分别心,这个饮食就得这么去做。而且在饮食的时候,你想提前,如果一分别,这个饮食就已经变样了。说这不可能吧,我们现在是有食物在这吃,我们感觉不出来,乞食就感觉出来了。如果你今天起心动念,又想吃这个,又想吃那个,今天你可能想吃的一样也没有或是有也很差,本来很正常应该得到的,结果得到的往往质量也很差,甚至没有。如果你不分别,你今天早上连想都不想,我也不想今天吃什么东西,也不贪这个味道,等你乞食的时候,乞到的食物都是你平时正想正需要的食物。所以说通过这个,法界上就可以看出因果,你不分别的好处和功德,马上就人天供养你,如果你一分别,人天就不供养你。一样啊,我们现在平时吃饭,虽然是有,你如果一分别,这食物马上就不清净,就可能变成毒药,如果你不分别,这个食物就可能变成甘露,因为这个食物现前了我们没有慧眼,观察不到。所以佛说,以法为食,以禅悦为食,这才是真正的食物。你这一关做不到,怎么能得到法呀,而且吃饭这一关,必须得忍受,不能吃好,求方便。
这几天主要讲控制舌根,舌根不好控制,但是还必须控制,为什么必须控制。因为我们的生死,虽然是有个大的生死,但大的生死它没离开念念生死,只有控制念念生死才能控制大的生死,这你就抓住根本了。如果你说我想控制大的生死,你不在念念上下功夫,你就上了个当。只有念念控制生死,你才能在大的生死上做主。为什么我们要控制舌根,因为有了舌根,我们才会不断的念念生死,不断的起心动念,不断的分别。你一分别好坏,它必然有生死,生死一旦形成了我们就有分断生死,所以我们修行中就要在念念上下功夫。有的说师父你看咱们道场修行很普通,很简单,主要抓这些小事,为什么不抓大事?没说不抓大事,关键是在小事上要抓。我们连习气,毛病都改不过来,你想一想 ,我们在别的地方怎么修?你脚都放不正,怎么能把道走下去?你必须先得把脚放正,把路选好,有了力量你再往前走。大事、小事本来就是一个事,是你认为有个大事有个小事,在我看来,每个事情都是大事。所以说,这方面有的人就不认识,寻求外面的轰轰烈烈,你不知最难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念念去做。这个最不好做,是需要极大的忍受力,才能做到的,特别是忍受力。我们众生主要是在饮食这一关很难突破,它在财色名食睡中排第四位,实际上排在最重要一部分,因为我们不吃饭肯定不行。舌根不光用来吃饭,还用来说话。利用舌根说好说坏,就因为有舌根,我们才有生死。所以禅宗大德往往进退应对间,让你当下就把舌根收回来,让你悟道。所以在饮食上讲了这么多注意的地方,但是还不够详细,还有很多的细节。就是一口饭、一口菜的吃法,都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同时也关系到我们的品德。我们发愿,说要度众生,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要替众生受苦。但是吃起饭来,从来不想给众生留一点什么,你说你替众生受苦,在哪受呀。眼前都做不到,说以后看到哪个众生饿了,把东西给他,你能做到吗?根本就做不到。这些事情就得从平时一点点做,就是我们平时一点点做到了,还不见得在生死面前你能够真正地做到。就这么难。你说我们舍,这口饭,你吃了就活,不吃就死,他吃他活,在生死的选择上能不能毫不犹豫地去做,等你再犹豫的时候,那个人可能死掉了,你这个因缘就错过了。所以在我们能做主的时间内想满我们的愿,能行菩萨道,必须得在小事上做起,在每一口饭上做起,要清净。
日中一食
在饮食上佛为什么要这么控制呢?就因为它确实在我们的生死上起了十分大的作用。如果饮食要做好了,我们就在修行中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所以说现在,有很多的在饮食上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呢?有了很多的开缘。因为严格的他做不到,他被生死而扭转。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所以说在中国佛教里能保持过午不食的就很少,何况日中一食,就更少了。整个中国几乎不知道这条戒,我们平时非时食,过午食,过时间吃饭都是非法的,几乎都不知道了。这是我们佛教一个最可悲的事情,所以说大家一定在这方面要提高警惕。
饮食这条戒是非常重要的,昨天讲了日中一食,就过午不食都很少。在中国基本上很大一部分都不知道不非时食这一戒了,认为吃三顿饭是天经地义的,这已经违犯了佛制,这个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够日中一食,这个很殊胜很难得。所以说这个戒,佛在《阿含经》中讲得很明确,如果有人毁犯过午不食,日中一食,就是谤佛。这个戒,另外再强调一下没有开缘,没有方便,这是一条死戒,也是终身戒,一直持到死为止,提木叉戒是终身戒,持到死。这条戒没有开缘、方便之说,所以在这里如果再说方便的人,那他就是不懂戒,也不懂这条戒。所以在这方面大家以后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条戒不是容易持的,现在我们众生的业力特别重,因为他不持这条戒,他就没有这条戒的正知正见。他不持日中一食,他不可能得到日中一食的好处,和坚持这种戒的功德。
关于这个戒他不知道,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人都往往随着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一切事物,所以如果他不持这个戒,说出的话我们要加小心,要不小心,你就被他转了。比如优婆离尊者是持戒第一,他就因为执身持戒最后得到心的圆通。就是把戒持到极点,坚决不犯,用生命换这条戒,最后得到心地圆通。所以说《楞严经》讲得很明白,执身得圆通,这本来就是一种法门。像有念佛得圆通的,执身得圆通的,观随得圆通的等二十五圆通。其中持戒得圆通就是一种法门,像优婆离尊者。所以在戒上,你就得这么持。所以这点大家一定要加小心,你不这么持,你不会得到佛的加持,你也不可能转变你的根深蒂固的习性。所以说持戒必须有一个勇于舍命要戒的决心,你才能把这个戒护持起来。像清规师因被狗咬了一下去扎针,扎针的是个女护士,他说什么也不扎,说死也不用你扎,宁可不扎狂犬疫苗了。才十四岁就这么严格持戒,宁可死也要守住戒。就有这样的决心,后来感动得男大夫下来给他扎。再以后每次去,什么废话都没有,到时候女护士就退了,马上男大夫等着给他扎,什么事都没有。所以说事情的圆满在于我们持戒的决心和正知正见。
今天,继续讲怎么样来持戒修行,怎样依教奉行。昨天讲宁舍生命来护持戒律才是我们修行应该走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持戒。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就可能被境界所转,所以说持戒必须有决心和敢于舍生命,舍一切来护持这个戒律,这样你才能把这个戒律守下去。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过去我刚开始信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因为帮助过别人,有人过年来感谢我,来给我送礼,那时还是俗人,我写上“不收礼,也不送礼”。但是人家不相信,非要给我送,送来以后说了很多应该送的理由。后来我就说,你要是不拿走,这些礼物我就给你扔掉。他看我决心非常大,就拿走了。等到事后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我,又谈起这件事情。他说:你那回要是真收礼,我真从心里瞧不起你了。你看这多可怕,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原则,我们就上了当了。一个是违犯自己的诺言,另外,也叫人家确实从心里瞧不起你。所以通过这个,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要看到它的真实性,要做到彻底清净为止,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严格地持戒,你才会产生真正的定力,只有产生了真正的定力,才会有戒定真香。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严格地持戒,严持戒律,产生定力才会戒定真香,我们才会产生真正的清净的香味,所以说我们的舌根必须摄住。这些日子讲了全是舌根的问题,舌根就应该严格地持戒控制,只有控制舌根,我们才会品尝到禅定、守戒的清净的味道。因为你守住戒律的心和定力这颗心与外面的食物本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 ,都是你自己分别所造成的。如果你能够严持戒律,而且不去分别,一切都随着你这些所做的善功德而得到改变。所以说我们平时老是在上当,一看到外境就认为有外境所在,我们不知道外境是我们自心的显现,所以我们就随着外境转,就有了六道轮回。如果你把这关把住了,一根收回,六根也就收回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上了脱生死,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学会依教奉行。我们的智慧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只有依教奉行,才会真正地与佛法相应,想与佛法相应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敢于走绝路,绝路才能逢生。
每天早晨跟大家简单讲几句,主要讲怎样都摄六根。已经讲了关于舌根的问题,这个舌根是我们造业的一个工具,由于造业,我们才会生出舌根,所以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佛为了控制这个舌根,让人很快地入道,所以规定了日中一食。也只有佛才吃午食,天人吃早食,畜牲吃下午食,饿鬼吃晚食,所以佛规定了只有佛弟子才能吃午食,也只有吃午食,才能成为佛的弟子,所以我们都得严格地控制。佛又在经上讲了,凡是毁犯过午不食、日中一食者即是谤佛。现在在中国来讲很多地方已经不进行过午不食和日中一食了,他们不知道这是犯戒,而且也不知道在谤佛法,还说了很多的理由,强调了各种的方便。佛在这条戒上没有方便可开,各种理由都是错误的。所以说大家来到这个道场,今天就特别重复这句话,让大家体会日中一食的重要,也避免我们以后造口业。有很多的人因为不懂得过午不食和日中一食而造了很多的口业,因为我们的习性每天都是三顿饭、四顿饭的,不知道这已经是不对了,已经种下了恶果。这个口业,不光是在饮食上造的,同时还有很多的语言,也是由于口来造的。特别是有的对于“戒”不懂装懂,不明装明来诽谤正法,造成了很多的恶果,这就叫病从口入。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戒律,劝化那些不懂“戒”的人。只有多学戒律,才能明白什么是正法,避免造些恶业,这是很重要一点。
我们如果不断地称赞、赞美别人,而且不断地说些如法语,这样我们同样也可以收回自己的舌根。因为善业它可以摄心,通过善业能制止恶业。我们往往就是因为放纵舌根,造了很多的口业,一是背后说别人,另外是心口不一,所以引起舌根造业。而且很多的原因严格来讲就是心不平,心不平通过舌根来表现,而且舌根又造成了心不平,这样就有了流转的生死。这个要必须注意,一定要学会怎样摄住舌根,就是非法语决不讲,每句话都要在道上,世间话都不谈,特别是修道人这个一定要注意。因为摄住舌根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如果有几天不说话,就会憋得非常难受,包括正常的说话也是这样,都是不应该的。所以说大家有机会有因缘可以止语一段时间,止语以后,心底里感觉是非常好的,久而久之就会少造了很多的口业。在舌根上应注意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讲了。所以在舌根上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依教奉行,就是因为放纵舌根的问题。昨天就有人,你告诉他错了,他还要讲几句,说我没错,这个舌根很不老实。
我们不光在舌根上要控制,而且更主要的是要控制身根即触。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身,因为我们感觉冷热、麻胀、大小、滑腻,都会造成我们的起心动念。为什么僧人睡觉连袜子都不脱?特别是咱们这里,别的地方不太清楚。睡觉连袜子都不脱,光不脱袜子我也能有个六七年了,虽然这对脚呀,身体的保养都没有太大的好处,比如不能轻松一下呀,但是为了摄心。人如果放纵这一点,就贪恋皮肤,分别好坏,它都会引起这个触觉感受。所以说出家人不光是袜子不脱,就连衣服都是整整齐齐,始终往道上奔。世间人就不一样了,晚上休息都要放纵自己,给这个身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放纵的条件。这种条件,表面上在生理上起到了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会在生理上造成一种贪欲和执着,对身体产生贪恋。这点你不控制,同样也会影响我们得道,所以这关也必须得过。
昨天讲到了身根,我们在身根即触上被扭转,所以出现生死。这关也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不断地爱惜身体,不断地起心动念,所以不断的有生灭。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它都有一定执著的地方。先说这个脚,这个脚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执著部位。当前面有水,有石头的时候,我们自觉不自觉脚就要绕过这个水和石头,就是你脑袋不动念,脚也会拐弯。因为我们平时的分别心已经形成而且非常坚固,所以你心里不怎么动念,实际上微细的妄想早已生起来了,到时自动就分别就要拐弯。我们由于它的分别,而使我们心里不能成为直心,这个非常痛苦。有的说没有这种痛苦,只是你没有去体会它,要体会你就知道,做个人要有一个直心才能算一个真正的人。没有直心就没有道场。修道在哪修呀?佛说,直心是道场。你只有在有了直心以后才能修道场,所以说我们的道场要来源于直心。怎么来,首先要从脚上下功夫。现在我们行走坐卧,口上下了功夫,但是脚上不下功夫同样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写了行道,也叫经行,特别注意的是脚的问题,因为脚每一蹑,每一步它都有很深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死问题。如果我们随着它我们可能就有生死,在生死里轮回;如果我们能克服它,我们有可能就夺回了这个生死,就可能找到了直心,所以说要用经行来克服这个触。过去在我行道的时候,有时是下雨天,道路非常泥泞,水面又很宽,下雨久了存的积水也十分脏,而且身前有时不太干净也不知道,水里面可能有石头、玻璃、铁、粪便这类的东西。如果你经行走到这个地方是否就绕过去,所有人除了车以外都绕。后来我走到那里,行脚为了达到不分别,克服触的感觉,虽然天冷我也不管了,脚就往里踩。头一次的时候也是这样,脚都已经贴着水面,它还往回使劲。你这头想着往水里踩,但是那个脚它不听你的,它非往旁边的石头上踩不可。这就是我们无始劫的习性太重,所以说我们没有直心,一点都不怨别人,就是怨我们贪恋这个触。怕冷、脏、湿、怕被伤到、别人看到、怕累到,得刷鞋呀,有可能就这一双鞋,湿了以后就可能没鞋换。这一脚踩下去的时候想的很多,所以这就是生死的一个关键部分,必须把它克服。怎么难,脚也得硬下,下去后就好了,等第二步就更好了,第三步、第四步,走起来决心越来越大,等你走完这块水面时,心里特别舒畅,不是一种胜利感,而是一种平静的感觉,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昨天讲身根,讲到了脚,这个脚我们要利用好,来改变我们触的执著。这个改法昨天讲了过水,要敢于踏,用这个方法把心变得不执著。因为我们从无始劫来在触上不断的贪著,本来这个身体是没有冷、热、疼、好受的感觉,是一块顽肉,是由父母的精血而成,由于神识的掺入,才变成了有冷、热、痛这些感觉,这是一种不断的执著,是欲望所形成的。如果你在这上舍不得,就是认假为真了。所以必须在这里下功夫,一是通过它改变我们的习气,另外通过它去掉我们的执著。去的方法我在行道上已经讲了,大家有的行的很好,有的还没有进行这个行法,有的行的时候不知道,不敢于走,而且遇到事情就被外境所夺,所以我们的心从来都是被外境所转,很难克服境的变化。上回讲的那个臭水沟,你说你走还是不走。走,踩过石头也可以过去,但是你这样过去了永远是一种痛苦,包括你的脚贴在水面的一刹那,不能马上进入水里,同样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只有敢于改变自己心态的人才会真正理解这种痛苦。在走的时候,还要有一个特别敢于走的决心,无论多大的水,记得营口发大水,当时的水没到膝盖以上,就那样也得照样去走。尽管可能掉进井里或是其他如何如何,但是也得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克服自己的那种执著和贪生怕死的念头。
昨天讲触,主要讲到了脚,要利用这个脚来摄心从而改变我们的习气,这个脚的利用要认真的行持。前面讲了不怕水,不光要不怕水而且还要不怕硬,不怕脏。前面有石头,你慢慢踩过去就完事了,如果石头大那你就上去踩就可以了,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从社会角度来讲,我们行走时有时会觉得别扭,硌脚。前面有时是个大石头,挺大的人本来走得挺好应该绕过去,我们反而站在石头上面过去,难免让世间人笑话,会说你可能精神不正常。从我的体会来讲,凡是只要能够摄心,能做到的我都要去做。来把这个心变直,变得不拐弯,不打妄想或是少打妄想,不让自己产生任何忧郁的念头,不要被前面的物质所转,所以有时就要厚着脸皮,不怕瞅。原先我就这么走过,不怕看,甚至不怕腿被弄折。记得有一次走在街上,后面来个自行车,从斜路奔过来撞我。它撞我,我也不吭声,也不回头,知道是奔自己来的,那也没有加快脚步。等到车轮撞到腿的时候,还是那个速度。后知自行车倒了,也没有回头瞅一眼,还继续走。路两侧的人看到了以后都仰天大笑,说怎么遇到一个傻子,车撞到了腿连头都不抬一下,还一步一步地那么走,连头都不回。你笑你的,你笑我也这么走,也不瞅你,也不听你的。就这样走了很远,刚才撞腿的那个人过来向我道歉,我只是手一摆意思叫他走。你是谁我也不瞅你,虽然有心想看看谁撞的我,多大年龄呀,骑的什么车呀,但这些根本就不瞅,你走你的就完事了,我也认了。那时我还没有出家,有很多的条件来检查是否骨折,因为以前自己处理过骨折,当时没有去看,三四天之后发现腿只是有块伤,快好了。所以这件事情看起来好象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是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首先要遇事不慌,心里甘愿承受果报,而且脚步又不停。就是把心放在道上,只有这样重报才会转轻报,虽然是没有大的定力把事情轻得变无,但是在这里身心确实得到了锻炼。一下子清净了很多,到最后也没有检查伤口多大,是否需要缝合,是否骨折。一连好几天之后发现这个情况时,已经都快好了,只剩下擦皮伤。通过这个事情,我们知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甚至生死关头如果能够不慌不乱,默默地承受,这对今后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不分别的好处,如果我要跑得快,恐怕车可能更快,也许不会被车撞到,但我失去了一个真正锻炼的机会。如果我那时做了逃兵,这样在改变心性上想找出直心的道场,恐怕今生今世也无法做到了。所以说每念都要把握住,机会来了不等人,你必须把它把得牢牢的。这就要努力去做,只有每念都不放过,努力地去做,将来必然有个好的因果。通过这个,我们知道摄住六根的身根,避免妄想,要用命去换,不能在这里打什么方便,这都是不对的,包括对脚的摄住等等。身体这个触,有时就得自己克服。冷了怎么办,有条件可以利用条件,没有条件遇到事情我们也得去做。特别是冷天,那时闭关时要沐浴的,每四个月要沐浴一次。沐浴有时没有地方,只得在外面,象这样的天气,很冷,只是搭了个棚子。所以说只要把念头摄住了,冷也这么做,最后你会得到法。这个冷突然就会消天,没有冷也没有热,那真是一种自在。不通过苦修,你永远不会知道这种没有苦,没有冷、热的境界。这个触根本身就是妄想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在修行中,由于定力不足可能身体会受些损伤,我的想法是这也值得,只要为了佛法,舍身舍肉都是值得的。而且我们要采取一切办法把妄想摄住。
再举个例子,在五台山时,凡是走道,尽量做到不分别,一出门就是摄心。当时进斋堂门口有一条窄道,就中间这段有水,两侧都没有水,但是脚步自觉不自觉地就在中间走,既然在中间走,我就不拐弯了,趟着水过。当时穿的是布鞋,最后鞋天天是湿的。每天早上过一遍,到了斋堂加上做饭,脚全是湿的。可能一连几个月脚都很少有干的时候,晚上非常冷,床还短,脚就在外面空着,连盖个被的机会都没有,布袜子、鞋底也都是湿的,甚至有时这衣服都是湿的。为了洗衣服,当时就一件衣服,9点钟洗,洗完后,第二天早上1点钟就得穿,1点钟还要干活。就这几个小时,又是晚上能干吗?裤子、衣服、鞋,又都穿了,全身湿着干活去了。就是这样,虽然自己在这方面身体觉得凉,不舒服,但心里确实特别清净,这才是无价之宝。昨天讲了这个身体无非就是一块顽肉,我们的神识掺入后才会有各种感觉,你只有不断地克服这种感觉,这个神识才会回来。六根才能回收,所以说一定不要被它骗了,被感觉骗了。这感觉是非常顽固的,不是一般小的定力能转化的。应该在大的方面,小的方面,都不要放过,都要坚决地走下去,有个不怕死的精神。但是不是蛮干呢?有时看起来像蛮干,实际上并不是蛮干。但遇到危险情况,我们也不能往汽车底下钻呀?但是你要真有不怕死的念头,有时汽车也给你让道。那时从台回镇往大悲寺走的时候,走在路上,我不断摄心,最后竟不知道自己在走了,等到最后突然听到几声念珠响时,这才知道自己还在继续走。有人给自己合掌,至于谁合掌不知道,仅知道大约是两个人,可能是比丘尼,我也没有再回头瞅。这时一看前面还有一辆大汽车在那等着,但是我估计也撞不上。就是这样,平时摄心就得有个不怕死的精神,但是交通规则还是要遵守的,不能乱来,这样的话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定中。修行就得这么修,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去修,甚至上净架(厕所)的过程中,也得摄心,这一段路程虽短,也得摄心,你一摄住心,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有一个悟道的机会。如果你不这么做,就浪费了太多,除了打坐就那一会儿功夫,才几个小时,剩下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就都浪费了,六根都在跑,都在放逸,所以说行走坐卧这个走浪费得太多。走的时候,六根不净,耳朵听,眼睛看,身上感觉放逸。感觉好呀、坏呀、热闹呀,心里是挺痛快,实际上是一种放逸的快乐,并不是你得到了佛法而喜悦,所以这都是我们最大的漏洞所在,必须把它补回来。所以都摄六根,我们一根精进,可以回收六根,这是没问题的。我们不光要一根回收,根根都要摄回来,都要下功夫,行走坐卧时时刻刻注意摄住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依教奉行,才能真正得到佛法。只有我们能够依教奉行,才能都摄六根,所以必须佛怎么说,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佛让我们摄心,我们就去摄心,各个地方我们都要摄心,不要再外求了。佛告诉我们这么做,那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虽没开悟,但却是开悟的最好途径。
怎样克服自己身体的触来达到心里的清净?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做到底。在困难中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妄想是多么坚固,才能看到我们自己已经被妄想所转。平时我们根本不知道是妄想,只有你能够舍去生命坚定不移地按照佛说的去做,也就是依教奉行,你才能看到妄想的存在,才能克服妄想。一旦你克服了妄想,你才知道妄想的存在,知道妄想存在的时候,也就是克服妄想的同时。这个关系大家一定要清楚,要不清楚,我们同样也是一个糊涂。所以真正知道了妄想,就是在克服妄想,只有克服妄想才会真正知道是妄想,这个很重要。所以说我们大家缺乏的并不是法,而是行,遂心遂力的行。遂心遂力,不是你有力量就顺随一点,帮一点,而是尽心尽力的意思。有多大的心,多大的力,你都要尽心尽力去做,这叫遂心遂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观察到妄想的存在,才能克服妄想。释迦佛修道历来都是舍身舍命来换得佛法的,这条非常重要。现在有的人视而不见,硬说这是一种执著,这种说法坑害了多少修行人,多少人的法身慧命,这样的谤佛人,必定是要下地狱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必须尽全部力量来求佛法,才会得到佛法。再给大家讲个例子,我刚到本溪的时候,晚上经行,是下雪天,每天经行只要出了门口,手就放好不动了,原先什么姿势就是什么姿势,是握拳就握拳,张开就张开,一踏出门口这一步,马上眼皮就放下,心念就控制住了,再不打任何更多的大的妄想,马上就把自己控制住。就这样每天经行2小时,有坑就往坑里跳,一步不差地往坑里跳,最后淌的口水、哈气都结成了冰,手也不听使唤,半截手全是麻木的。就得这么修,我们天天这样,后来崔居士过去时也看到了。谁来了,我也不理,我还是经行我的,这样才能有一个成就的机会。
昨天讲到经行,主要是在极艰苦的寒冷条件下经行。经行时虽天冷还要保持自己一定的规矩,比如手及其一些动作都要减少,为什么要减少呢?减少一点就少一点分别心,就能多争取一点回收六根的力量。比如说淌出的哈气在下巴颌这块结成冰,有时都结了十多条。结冰一个是冷要克服,另外还要不能碰它,手从出门开始原先什么姿势要一直保持到2个小时经行完了还是什么姿势,原先张开就张开,握着拳头就握着拳头,戴没戴手套或戴少了一只也就那样了。就这么一念,剩下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尽管这样身体确实有点损伤、疼痛,但是自己的定力却增加了,这个是无价之宝。你修道修什么呢?就修这颗心,怎么让这颗心增加定力减少分别,我们就怎么修。人家说,你把身体搞坏了,是不是不合算了,将来怎么修道呀。这么说道理有没有?有,但要分什么事情,在我们可能的情况下,就得去这么做。人不能大死一番不会大活一番的,当然这个境界不是指这个说的,但是确实有道理。不经过苦修,不可能对佛法有所认识,就是理论讲得再明白,和你没有关系,听是听,做是做。只有必须经过严格的过程,才能体会到佛法,渐渐观察到佛法的真实性。真实性不是嘴说的,也不是能观察就观察得到的。即使告诉你再明白,你也看不到。因为我们心里没有定力,外境随着你的观察力而现,而观察力又随着你的定力大小而现。你定力大了,外面的冷、热、风动你都可能观察出它的秘密来,只有观察出来,你才能真正觉悟人生是怎么回事,才能真正的觉悟人生的幻境,明白佛法的意思。我们听的佛法太多了,但是我们所谓的明白,一样也没有成就,就是因为我们行不到位。所以说这个“行”非常重要,而且自己必须得找出这个行的办法来,不能在那等着行,等着谁给你创造条件。而要利用一切条件,天热利用天热的条件,天冷利用天冷的条件,天不冷不热还有不冷不热的条件,这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我们要利用四大给我们的条件,在四大里挣扎起来,挣脱出来,你要不做这个努力,永远是个等待。等待永远也吃不饱饭。所以克服触,身体要敢于豁出去,那会不会真正地受损伤呢?有可能。原先我就想过了,比如我脚疼也可能是脉管炎也可能要截肢,因为脉管炎最重的得截肢,胳膊、腿截肢了,我说最好能给我留一个胳膊能吃饭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管了,如果胳膊没有了,还有一个嘴巴,照样能把饭吃下去。你得有这个决心,当然我们也不是蛮干。必要的苦修必须去做,如果你不去这么做,我们不会在佛法的道路上能够有所体会。
继续讲一点,在经行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触如何舍身体来求道,这个就是我们讲的目的。修行中必须得有这种决心你才能往前走,虽然说我们身体有时在运用上可能要出现一点麻烦,会造成一点损伤,甚至终身的痛苦,如果你考虑过多的话,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所以自己必须注意这个问题。不光是在有人的情况下要注意,没人时也要注意,因为人天不可欺,鬼神不可欺。我给大家讲个小例子,我闭关的地方是个小房,里面有炕,睡两人不够长,睡一人稍宽一点,因此我只睡自己的一半划出一半的地方空着,三年从来没有横躺过一下,晚上有时脚伸过去了,知道后马上就缩回来,就平时放件衣服或东西都得思量思量,我能不能去占有这个地方。如果是占有,有了贪心,那马上就得拿回来,不能放了。讲这个事情就是不让自己在这里起心动念,对身体不能过分的爱护,如果你对身体过分的爱护,你就不会在佛道上走得更远,只能是在表皮上下一点功夫。因为我们就是太爱护身体,所以不断地坚固触的概念,越爱护,触的概念越深,而且烦恼习气越重,被轮转得也越深,所以这也是修行的关键。俗话讲:至于死地而后生。所以必须把自己至于那个地方,那身体会不会损失呢?有时表面会有一点痛苦,但是你的身心获得了法益,而且获得法益以后,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但是你不要打这种妄想:既要获得法,身体又没有事,这有没有可能呢?有的。但是你不要做这种贪便宜想。如果做了这种贪便宜想,同样功德不圆满。比如我脚的问题,蹲下的时候疼,疼得有时蹲不下去,起也要好几分钟,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是那么疼,也从来没有指望好的一天,有“ 好”这个想法,但也从来没有埋怨那一天,没有心里生过埋怨:这何苦呢?只是一种清净和快乐,心甘情愿地去领受。
昨天讲到触,触对我们身体确实有影响,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触来修这颗心,所以再怎么困难我们都要克服。因为触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我们克服触的同时,就发现了那颗心,一切的外境,冷、暖、风、雨都是我们心所造成的。我们心动,外面就动,我们心减少动,外面的环境也跟着减少动,这点是很秘密的事情。佛虽然经常讲,但是我们不发现,我们永远不会相信。所以我跟大家讲持戒就要舍命去护戒原因就在这,如果你舍命了,外面叫你舍命的环境也随着就改变了,关键看你定力的大小,外界的环境也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不但要克服冷,还要克服热,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修持才会有克服的能力。当然定力是很重要的,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敢于舍去自己的决心。每个众生都具足一切佛性,都有克服一切困难的能力,虽然有的当时还达不到,但关键在于决心的大小。过去我经行的时候,当时是三伏天,顶着太阳,马路上柏油都化了,踩一脚一个脚印,很粘,拔不下来。经行就是开始从哪走就一直走,任何一切环境都不要回避,特别是冷热的问题。但是为了经行,虽然是三伏天,顶着太阳默默的低头走,两边有树,有高楼大厦也不去分别,不去躲避。刚开始走的时候也是觉着很晒,确实有一种难受的感觉,但是你把心摄住以后一会儿就清净下来,心里很自在。但速度也不能快,得慢慢地走,一走就十几里地或七、八里地,尽管走了以后,会造成皮肤的损失,那时我是过敏性皮炎,不能晒,一晒就起,但不管怎么晒,怎么难受,也得为了道。虽然是没有见道,但是为了修道,你必须舍去自己一切享受的念头,才能在道上往前走。
昨天讲了经行,经行的时候应在冷热、特别是热的情况下,去克服自己的妄想。这条路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够真心摄心地去做,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你光是在热的地方走,不摄心,同样这条路你也走不下来。因为本来天气就热,每时的打妄想,去分别就更觉得热了,打着像什么口渴呀,太阳晒呀,看到别人已经早早的在阴凉地方躺着,唯独自己像世间一个傻子似的在那走等等的妄想。但特别还要克服两旁的各种人物景象,不要观察,不要听闻,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往前走。虽然说我们一下子还做不到,但可以努力地控制眼睛不去看它,不管外面有什么响动,就是不抬头,这个还勉强控制。特别那个声音,硬往你耳朵里钻,这时候你就要认真地参那句话头或是念那句佛号,久了慢慢就克服了,如果克服得好,走了几里或是十几里地好像就走出一两步一样。就是刚开始那一念,等走到地方的时候,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这块的,就这种感觉。而且浑身冷热的感觉已经消失了,非常的自在,身心也特别的清净,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体会到佛法。摄心为戒,以无念为终,无念就是我们修行佛法最好的一条大道,所以我们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克服这个触。佛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去做。另外还要敢于舍去自己的一切去做,这样我们才能与道有那么一点相合的意思。佛法并不是说非常难,难在我们不敢走,不肯放下自己贪著的习性。佛法就在每一念、每个小事,每个动作上修行,不在这里下功夫,光是执著大的境界,大的境界果真来了,你根本就看不住。所以修行就要在每个小问题上摄心,不怕环境的干扰。我们修佛道就得这么做才会有点真实的意义。
修行要从每一点、每一滴开始,抓住每个小事情。不要贪求大的,大的我们修不修?修,小的我们也得修。因为人生死不在于大与小,在于持之以恒,这个很关键。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必须做到无论大小都要修,特别不能有修大排小这种心,这种心就是一种妄想,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因为我们的生死不在于哪个大小,而在于每一念的起心动念,不是说我们有个什么大的事情才有了生死,而是念念生死,每一念都有生死。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念念生死的问题呢,那就是无念。有念就有生死,只有无念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下功夫只能在这下,如果你不懂得念念生死,而是舍去念念的生死去求一个大的起心动念,这样已经离道太远了。包括有的想通过一种很高的方式达到马上解决生死的问题,这能不能?能,这个能弄不好是假的。因为只有念念的抓住才能有一个大的进步,不是说你一努力就会做到的,而是在每一念,每一行都要做到。我们看到很多祖师大德一瞬间的开悟,都是由于平时的积功累德,最后达到了脱生死。所以我们只要明白念念生死,这个心就不会到处追求了,追求明天、后天如何如何,只是追求眼前那一念,想法控制眼前这一念不让它起心动念,就算起心动念,也要让它变成善的念,不要恶的念,只有这样才能了脱生死。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些,才会抓住怎样度摄六根,必须念念度摄,念念抓住。大家有时感觉每天修行一晃就过去了,这一晃过去,就是我们抓住了念念生死的问题,因为每一念都不让它起来,不让起来,就没有分别,所以觉得一晃就过去了,这是好事情。
昨天讲了要想了脱生死必须在念念上下功夫,因为我们的生死表现出各种不同,有大洪流生死,分段生死,但是哪个生死也离不开念念生死,因为我们的念念生死才导致这些,你不见到这些永远是个糊涂人,所以我们要在念念生死上下功夫。就我们这么一念,就不知道有多少生死的存在,我们必须在这里下功夫才是正确的。《弥陀经》对这个念念生死讲得很明确,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能念十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一日,二日,三日……七日” 这说明什么呢?就是念念生死。如果在一天到七天之中你能把自己的念头,每天控制到十个妄想即十句阿弥陀佛,你必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经中的这句话是控制念念生死的一个最好的证据,你要不理解这个,你就不会真正理解《阿弥陀经》。所以我们通过《阿弥陀经》就知道了控制念念生死是了生死最快的途径,也是根本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必须把每一念想办法控制达到无念。念阿弥陀佛是为了达到无念,一念不生,修禅也是达到这个目的,法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把妄想控制到就剩下十念,必然要往生的。别说十念,有人问:我把妄想控制到一念可不可以?十念都能往生,那一念不更能往生吗?你的妄想控制到就剩下一个妄想,那必然能往生。所以通过这个我们深深知道控制念念生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根本。我们在修行中知道每一念有很多的生死在里面,你不用往外求。有人想得天高路远,说要如何如何,那没有用。你就在这上下功夫,在你念念上下功夫。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离念念还很远,你再往外求,那离得就更远了。有的要东跑西颠到处去求,这一起心动念是个大大的妄想,这个妄想离了脱生死就更远了。所以有修行的人看我们到处去求法真是哭笑不得。所以不少禅宗大德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就去呵斥他说:“你跑这里来干吗?离开自家的宝藏,到处乱跑乱钻”。当头就是一棒,目的让你回去找自心。自心是什么?就是念念生死,解决了念念生死才会真正见到自心。
跟大家讲,这个心不要往外跑,要知道修行要找自心。自心怎么找?就是通过念念修行来找。因为有念念生死,我们就在念念修行上找自心。念念修行就是无念,如果抓住了这个法门,就抓住了根本的东西。昨天讲禅宗大德凡是看到有人往外跑他就要棒喝,目的是质问你抛家舍业到这来干什么?你丢了自个的心却到外面来找心,能找到吗?所以一切禅宗大德所谓的开示棒喝就是让你识得真心,哪个真心?就是念念生死。哪个是念念死死?就是当下无念。比如禅宗大德百灵寺的赵州和尚,你一讲,他就让你喝茶去,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去讲,也不要去说,让你马上识得真心达到无念。不是让你真喝茶去,而是要一切放下,一切都不要去想,你当下就得到了你的自心。还有云门饼,也是这样,一干吗就是让你吃饼去,当然也不是让你去真吃饼。所以我们有时不领会大德的教化,以为这里还有更多的秘密,没有的,这就是最大的秘密。今天跟大讲这个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识得真心,当下无念,当下无念怎么做,这就是关键的问题。我们知道了念念生死就会渐渐收回自己的妄想,就不会在每念妄想上下功夫,也不会东跑西跑了,东跑西跑的人就是抛家舍业,舍了自己的家业,另外去求财,那你永远是求不到的。我们修行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后,心里就老实了。知道了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就一个老鼠洞都可以修行,何况有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呢?即使是个大缸,小山洞或是一个茅草棚甚至房檐底下都可以修行,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那个心。那个心不在外,不在内,就在当下那一念里,你放下就是。所以说我们修行难不难?不难,关键是自己是否能放下,你要是不敢放下,永远找不到,若要放下,很快就能找到,就这么大的便宜。
这两天讲,在修行中关键是看我们敢不敢放下,放下本身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放下。同时放下是为了修行,修行的结果最后就是放下。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贪著以我为中心,有了正报和依报,所以流落生死之中。这个“我”字本身就是一个粗妄想,已经非常粗的妄想,所以第一关先要破掉我执。我执破掉以后再慢慢破掉法执,法执和我执是俱生的互相依赖的。有时我们不知道我执是个粗妄想,实际里面还有更多的细妄想,细妄想里面还有微细妄想,微细里面还有幽隐妄想。我们有时连名实都不知道,更何况去亲眼实见,这就是我们不知道法界的因缘关系。只有真正开悟的人才会真正见到这些实相,才知道我执就是一个粗妄想。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而我们老是认为它是唯一的最真实最根本的,所以拼命地保护它,越保护它这个妄想越坚固,我们在六道里轮回得越多,没完没了。如果你放下我执,不是没有妄想了,我执破了,还有微细妄想,微细妄想破了,还有幽隐妄想,一层一层的。所以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个,拼命地去执著。大家通过讲以后应该明白先放下粗妄想,粗妄想怎么放?首先要打好基础,就是严格持戒,持戒以后再谈各种的修行。各种的修行也就是为了放下这个我执,破这个粗妄想,你必须豁出全部力量来放,因为它非常坚固,是坚固妄想。我们的山河大地坚固不坚固,你的妄想和山河大地一样坚固,和房子一样坚固,你要用身体去碰,碰得头破血流,这是你妄想坚固所致。并不在于你的头破血流,也不在于房子,而是你的妄想过于坚固。你想这么坚固的妄想,我们持戒还没等持就去想开缘,这怎么破去我执。就像我们走步似的,一步没走或走一两步,就谈到了目的地的情况,谈到了西方世界的情况,甚至从我们在大悲寺还没起身就谈到北京如何如何,那都是妄想。走一步两步我们就以为到家了,那是自己在骗自己。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修行中你持戒必须得下最大的功夫,功夫下到自己都忍受不了的程度,感觉把自己捆得手脚嘴都动弹不得,那时候才算有那么一点入道的意思,才算往前走了一步半步。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持戒能够改变自己的习性,这个习性非常厉害,你不下大功夫是改不了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得下最大的功夫,有宁死不弯的那种决心才能把这个习性稍去那么一点点。我们说去只是暂时的压服住,并不等于去掉。说我的脾气好一点了,那只是压住,并不是真正的去掉。你想去掉必须就像割肉一样。这就好比生疮,得豁出疼忍住痛,才能真正把这个毒东西去掉。所以大家通过这个例子知道持戒应该做了,持戒的面前我们毫不犹豫,投入我们整个身心生命去护持这个戒,这样我们才能去点毛病习气。否则我们打着修行旗号,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这个是最可怕的。现在的修行人毛病就出在这个地上,就是以少为足。修行了一点,就认为得到了什么果位或是有了什么把握,打妄语说自己可以如何如何,甚至说临终念几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都犯了大妄语,非常可怜,自己骗自己。就是世间人也得讲个科学的态度,何况我们佛弟子,一定要讲老实话、实在话,你没有把握就把嘴闭上不要讲。所以做个人来讲,特别做个佛弟子,决不能去妄语,一定要真实。所以在修行路上我希望大家要这么去做,在修行上才有那么一点意思,否则我们就浪费了佛给我们这个很好的修行机会和场所,那就太使人痛心了。为什么过去人能成道,就是因为他们诚实。
下面讲一些小的威仪方面的注意事项。第一个是我们上殿下殿或是平时都不能在大殿这个操场范围之内进行吐痰,特别是冲着殿吐痰,那有无量过失,打个呵欠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在宿舍范围之内你也不能冲着大殿去刷牙,就是你在屋里坐着也不能脚伸向大殿这个方向。大家有时不知道,这实际上已经犯了过失。因为这个大殿是佛住的地方,我们必须要十分的恭敬。特别大殿周围的土地,都是很多僧人居士礼拜的地方,是清净地。随便吐痰,就是世间法也不允许,还有公共场所不允许吐痰这一规定。在寮房里吐,到外面吐,冲着大殿也吐,都会得无量过失,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佛殿周围,更不允许打呵欠、刷牙、擤鼻涕,脚伸向大殿这个方向,这都不允许。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这些小事不注意,我们就会心中放逸,放逸就会有很多过失。另外我们的心也提不起正念来,这些事情看着是小事,实际上做为一个人来讲是必须做到的事情,因为佛就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我们不敬佛,不敬自己的法身父母那是非常不好的。
昨天讲了一点小的威仪问题和注意事项。前几天讲了修行中古人为什么能成就?就是因为诚实。我们为什么不成就?就是妄想太多而且变化不定。为什么说诚实能成就,变化不定就不能成就。因为诚实,他就有了这个恒心和毅力,不断地奔着这一条道走,所以久了就有功夫了,不久不能称为功夫。比如日中一食的问题,你觉得吃了几天就成就了,没有的,甚至几年也没成就。必须经过多少年的磨练,最后日中一食才算真正的成就。无论哪一条戒律,要想真正的成就都得经过千锤百炼。我们有时觉得学了一点,那都是表面是皮毛,因为你没入细,没把你整个习性改过来,因为无始劫的习性不是几句话、几件事就能改过来的,这一点大家得注意。顺便说一下昨天讲的注意不要满地吐痰的问题,不仅只是吐痰,声音不好听,还会叫人家觉得难受。我给大家讲一个事情,就是我闭关的时候,我那个屋里和我走的到斋堂一条挺长的土道,我从来没在上面吐口痰,也没扔过一点脏东西甚至脏纸在地上。因为这个地是净地,很多的居士、僧人来到山上见到师父他要顶礼,所以他顶礼的地方我都视为净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他敬我一尺,我永远敬他,包括他走过的地我都敬。闭关的小屋是黄土地,从来没有滴了水而不去处理的情况,痰呀就更不可能。就是洗手一不小心把这一滴水掉在地上,我都要拿毛巾把它擦干,实在没毛巾,我就拿衣服来擦。这水马上要渗进地里不见了,我都要把它擦一下。我不怕毛巾、衣服脏,我怕水把地给污染了,因为这个地我就视为众生那颗虔诚的心。所以没有这个心你怎么能改变自己的习性,恭敬心怎么能生起来?所以对众生恭敬,不管在什么地方、有人没人,都要真正诚心地恭敬。所以一口痰也不能随便地吐,宁可自己咽下也不能吐,连个纸屑掉在地上都要拾起来,脚指甲崩到地上,我都得到处找。这不是说就一天工夫,就是三年工夫,我觉得就象一瞬间的事情,觉得还没有做好。何况我们现在在佛眼前,在这么多众生顶礼的地方,张口闭口地吐痰,想想我们得犯多大的过失。所以小事不小,大家一定要谨慎。
跟大家讲到威仪的方面,包括小的威仪如一口痰的处理。为什么要讲这个,这一口痰虽然是很微小,它也表现着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业力习气。如果处理好了,从它可以悟到修行的方式,处理不好,同样也是在造业。一个小的微细如果能注意,大的肯定能注意,如果小的不注意,大的也不坚固。一口痰如果你能控制住,你就能够在大的问题上有决心,有力量去做,更何况一个习气的改变,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能说今天做了,明天就不做,或一时做,一时不做,也不能做一半留一半,这都不行。要做就做到底,永远地去那么做。这个永远的心,必须靠小事来培养,小事没有恒心,大事不可能有恒心,这个大家应注意。这是一口痰的处理,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过去我还当居士的时候,精行走在街上,有痰要吐,那时想到的是:城市规定不许随便吐痰,作为一个学佛者就得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公共道德,马路很长没有吐痰的地方有怎么办,一是在嘴里含着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吐,实在找不到最后就咽下去。最远的时候走了好几里路,最后没办法,找了一个方便的地方去了,走了挺远为了吐这一口痰。最后被别人发现,说这人怎么这么怪,来这里就为了吐一口痰。虽然一口痰,它也表示我们心里坚定不拔的毅力和持戒的决心,你没有这些,你的定力不会增加,也不会生起你戒体的戒相。戒相不是说我们懂得了戒我们就知道了戒相,就能持这个戒。戒相得靠生起,得有力量戒相才能生起,你没有定力和决心是不会有戒相的。这个戒相不是那么容易生起的,所以大家持戒必须从小事一点点做起,而且还要主动去做。某一个戒相不能全面都包括,可能指某一个事情,但由些推及,凡是和它有关的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守。在守的时候我们就要牺牲自己的一切力量,包括我们的习性,像想到了不干净的一口痰到嗓子里又咽回去多脏!但为了持戒宁可肚子脏,也不让心脏。另外为了公共利益,还有国家的法律,我们也不应该触犯。做个佛弟子就得这样在威仪上下功夫。
再和大家讲个事,有一次乘客车,下车去方便,回来的路上有个栏杆,如果迈过去就可以直接上客车,栏杆也很矮,而且客车也着急等着走。但是栏杆上标有禁忌不允许过,做为一个出家人、佛弟子就得主动遵守法律所规定的纪律,包括某些公共守则也得遵守。所以我走了很远绕过这段栏杆才去上的车。上车以后,看到我这么做的乘客都非常惊奇,说这人直接迈过来不就得了,怎么走这么远。虽然他话这么说,但我能听出她话里称赞的意思。一个人守纪律,守规定就得这样,心要柔和平等,时时刻刻地尊重别人,尊重国家的一切法律,不争执,这样才算为一个真正的佛子。你才能处处去守戒,不能因为一时的便宜而犯一个微小的戒律,包括一点威仪都要尽你最大能力去守。我们虽然多走了几步,表面上是吃亏了,但你的心里暂留了更大的利益。我反复强调为什么说守戒要这么守呢?就是因为现在的弊病太重了,如果再不强调,整个戒律空有其名,虽有戒律,没有其内容,最后佛法就这么没落了。而且佛说未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有一条戒律你守不住,那样你所讲出的戒律很难有正知正见。比如我们不是日中一食,让我们讲出对日中一食的看法或是对吃饭的看法,那就随着我们的习性来判断佛所说的,就不会尽量去称赞日中一食,就是称赞也是口说心不称,而且有一种意识,对所扩展的所有戒律,他都会进行心性上地抵触,所以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不守戒的关系,所以这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一件事情。所以讲戒也好,讲法也好主要看你是否守戒,如果不守戒,你就很难圆满地理解佛法,很难心里生起真正圆满的大智慧,让众生真正解脱。所以通过反复讲这些事情,而让众生都能明白, “守戒”是佛法第一重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不能成就,虽然是基础但又是目的,为什么说是目的?戒就是佛,佛就是戒,所以说戒心不二。
昨天讲持戒既是修道的基础同时也是修行的目的,它俩不相违背,因为戒就是佛,佛就是戒,虽然是从相上来讲是戒,但它没有离开性,它只是性的一种表示,所以如果我们性到位,无不持戒。所以真正的大乘没有不持戒,不会说是大小乘,持和不持的。我们明白这个,心里就有数了,有了这种认识,外道邪师说法就攻不破你,邪师说法无非就是利用佛教的大小这个差别来去攻击佛的戒律,戒律本无大小是人的根机有大小,所以才说大和小的问题。这些人就是利用所谓的大小来攻击佛戒,找开缘,而且佛说了,在大乘和小乘之间如果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大乘戒,比丘戒底下还有其他戒,这些在发生矛盾,互相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以哪个为主,这时就要以小乘为主,先持小乘戒后持菩萨戒,如果救人的话,我们可以开缘。
昨天讲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这很重要,不少人处理不好这个问题。有的人说自己修大乘,你不知道没有小乘的基础,大乘也是修不到的。如果说我就修小不修大同样也是有过失,因为你不能回心向大,这也是不允许的。所以这两个戒要融合在一起,因为戒没有大小,是人的根机有大小。什么是根机有大小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起菩提心,没有发起菩提心,戒就有大小,如果你有了菩提心,戒是平等的,没有大小之别。有了菩提心的人,才可称为真正的大乘,这种人没有大小的区别,不管大乘小乘,他都能圆融地融合在一起,不管执小执大都没有相,所以我们在修行中不光要严格持戒,更要发菩提心,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动力。我们修一修,有时烦恼就要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无始劫的习气,和你的修行必然有争夺的过程,你的修行和习气互相斗争,互相争夺。特别是我们修行还不到位,习气特别的厉害,但你首先要识破它,它肯定是个假的,因为只有你发了菩提心,你就会知道它为何肯定是假的了。只有菩提心才是真的,真的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有两个那真的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只有菩提心才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假的为什么说是假的呢?因为它是虚幻的、不实在的,肯定是要灭掉的,不管它怎么坚固,而且这个灭是时时在灭,瞬间在灭,并不是以后在灭,只不过我们没有慧眼看不到它念念生灭的方式。所以我们在修行中要认识烦恼的习气性、顽固性和它的不真实性,我们知道了烦恼的现象,就很容易发起菩提心,只有发起菩提心才能看破烦恼。在修行中,我们就非常得利,甚至如果菩提心坚固,我们就可以达到不退转的地步,而且不管有多大的难处,他都不会有退却心。这个心永远是坚定的,哪怕天下就剩一个人学佛或是就剩你自己,也会去修佛道的,得有这个决心。这么殊胜,起源于何处呢?就是起源于我们清净的戒律,没有清净的戒律,不会有清净的定力,没有清净的定力也绝对不会有真正的智慧,这个很关键。有的人认为我直接就可以得到智慧,那也是持戒的关系,没有清净的戒律是不会达到这种程度的。有的虽然修了一点定,也稍微持一点戒,但由于不彻底,虽然有点智慧现前,最后却很快成了魔的眷属。因为他不持戒,他就被魔所转,弄的精神上各方面都不行了,还造了很多的口业,诽谤佛法,最后成为外道。这个例子非常多,像在修行中出现了很多病苦呀,难处呀,无法理解的事情呀,如果你告诉他肯定是持戒不清净,他马上就会承认这个问题,所以想修大乘,修无上菩提,想发菩提心就是要严格持戒。这个基础你打好了,菩提心就会渐渐发起来。这个菩提心是生起来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昨天讲了大小二乘本无分别,是人的根机有分别。根机有大小,就是由于分别心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发起菩提心,大小二乘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所谓的发菩提心,不是用嘴发出来的,是自动生起来的,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与自性无二无别。所以人要想获得菩提心,真实地得到它,就要打好菩提心的基础,什么是菩提心的基础呢?就是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没有戒你不会发起菩提心。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戒也就是为了发菩提心,只有发菩提心的人才会更好的守戒,只有守住戒的人才会发起菩提心,不守戒,是不可能有菩提心的。所谓的现在修行有那么一点意思,只不过是借点“戒”的光,所以一定要认真思维它们的关系,要不懂这个关系我们可能就是舍本逐末,倒果为因,而且是盲目的追求,最后的结果还得走回头路,最后可能因为时间不饶人。我们想走这条路,走一走碰得头破血流,这是小事。关键是时间不等你,因为我们今生能学佛是多生的善根,一旦失去了就随着业转,不知堕到哪里去了。就是堕到人道也不一定能学佛,能有解脱的因缘。所以大家乘着我们现在能听闻佛法,能修学,就赶紧老老实实做起,舍命去做。有的人说,不行呀,我吃喝放不下,睡眠放不下,家庭放不下等等,放不下你也得放,你不放就永远在生死里轮回。这么个大事,你干吗不放?所以说一定要放。
我们在修行中,主要是依教奉行,这个依教奉行,它是自然的不是勉强的,是从我们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智慧。有人认为依教奉行,应该是非常勉强的,是一种做为,一种做作或是一种强迫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他不知道依教奉行就是我们的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才会懂得依教奉行。你的智慧不生起来的时候不会做到真正的依教奉行。所以我们只能在智慧还没有生起来之前,应该努力去做,把依教奉行认识得非常清楚,心甘情愿地去做。如果我们心甘情愿地去依教奉行,我们就会慢慢地真正地做到依教奉行,这样就内外互应达到一致。那时我们依教奉行的那个心就是佛,就是我们的法身,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依教奉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就是在你觉得最难忍受的情况下,包括病苦或是其他的你认为的苦都要忍受,都要依教奉行,放弃我执,听从佛的教导,按照佛的戒律去做,师父的教导去做,常住的要求去做,按照大家所要求的去做,这才能舍弃我执,才会真正往依教奉行这条路上走,这条路说是容易,做起来要有难度。有时和我们的利益、想法有冲突甚至和自己的修行方式有冲突的时候,你能不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这就是关键。我们都是为了利益而活着,这本身就不对了,因为这里有法执。我们真正的利益应该是佛法,真正的佛法就应该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就像每天回向偈里讲的像虚空般,像虚空一样没有我相,没有法执,剩下的就是真正的实相。那是自在,是解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目的,那就是我们的自性,也就是如来。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这个,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放弃我执和法执,一切不著于相,但不能妄说:我离相了,不着相了,明白佛法了,这都是在打妄语。因为我们做不到,也很难做到,离相的人也决对不会说我离相了。因为他和你讲,讲离不离相,本身就在著相,争就是著相。离相的人不会和你讲这些问题,只能是随顺帮助你解决问题,度化你,没有别的意思。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他还分别这个你的话,他本身就在四相之中,所以真正离相的人不会有所争执。
依教奉行必须得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我们很难也不可能走完你的真正成佛的道路。只有发了菩提心,我们才能真正地坚固起来,包括我们修学、选师,我们选择师父也得选择能够发菩提心,救度众生的人做为我们的师父,我们的依止。如果是自了汉,我们不能依止,因为他连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能度别人,只有发菩提心的人才会彻底地度自己。有的人说: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如果自己顾自己,那是自私,连自己也度不了,只有度一切众生,才为自度。所以这个问题大家必须明确,如果不明确,我们就不知在修行路上怎么走。很可能就犯了自私,我执也越来越重,而且认为自己做得很对,说自己没自度,怎么度他呢?他认为这个理由很正确。但他不知道真正的自度就是度他,只有发心度一切众生,才会自度。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实相,真实意义。《金刚经》讲得很明确: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告诉你要无四相,你有了我就不是实相,就不是真理,我们所说的度一切众生就是奔这个实相去的。虽然他没有彻底达到无四相,但是已经接近了这个真理,所以他能够指导我们修行,能够使我们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应该顺着这条道去修行才正确。
昨天和大家讲怎样发菩提心,怎样认识菩提心,特别是要有度众生这个心,我们选择自己的菩提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做自了汉,所以发菩提心必须要度众生。但是所谓的度众生必须舍去度众生相。如果有了度众生相,也不是菩提心,但舍去了度众生,又没了菩提心,所以要真正明白,要有度众生心,舍去度众生相,我们才会真正见到菩提心。大家能够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离成佛不远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达到不退转的地步,否则我们很快就经不起考验了,但如果有了菩提心再怎么难的情况下你都会不退转,而且是清净自在。要想发菩提心,关键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清净的戒律,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作为你发菩提心的基础,这个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所以戒律是菩提之本,这个大家不用怀疑。守戒和发菩提心好像是两回事,从理论上来讲好像离得很远,但从实相上来说是一回事。所以守戒讲了一个多月,主要就是依教奉行,只有我们能够诚心诚意地去依教奉行,你才能发起菩提心。为什么说依教奉行才能发起菩提心呢?因为依教奉行就是克服我相,就是持戒。最基础的,如果师父的话你都不能依教奉行,克服不了这个我相,你怎么能度众生呢?所以自己首先要依教奉行,把我相克服掉,才能慢慢达到真正地依教奉行。因为依教奉行能克服我相,能叫你达到无相,这个是非常好的法宝。过去我在这方面也有所体会,不管什么人来叫你,你都有一个依教奉行的心,甚至你吃了亏,甚至这个事情觉得不应该你做,应该是对方去做,但是你去勉强去做,甚至对方是一个小孩,你都有一个依教奉行的心。你虽然这么做了,甚至吃了很大的亏,经过一番反复的周折,甚至干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是你应该知道,虽然在外相上吃了亏,但心里可占了大便宜,所以我们应该从这方面来下手。
《依教奉行——妙祥和尚开示》全文终
版权所有:心经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