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感应网

佛教艺术杂谈

发布时间:2019-09-20 09:41:47作者:心经感应网

佛教艺术杂谈 道仰闽南佛学

\

  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历时一千八百余年,伴随而来的各种艺术,给我国人民生活增加了一份坚强无比的活力,可以说:自汉历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佛教文化东来,佛像绘画与人物素描,即形成了一个新的紀元。如众所周知的云岗石窟,敦煌壁画,以及流传顾恺之的维摩居士图,吴道子的观音菩萨像等,形神俱妙,对我国後世的民间艺术的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具体地说,它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於形式的,也就是所谓技巧(法);另一方面是关於内容的,也就是所谓精神(思想)。现就雕塑和绘画方面略抒己见。  一:雕塑在中国文化史中的佛教雕塑,作为艺术来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精品。我国至少有十七个省区留下佛教石窟雕塑的足迹,它多达百余处,共有上千个石窟,数万平方米壁画和数万軀造像(雕塑)。其中的造像,它的雕塑形像庄严肃穆,蔚为壮观,技法圆熟洗炼,显示出雄健奔放,饱满瑰丽。河南龙门石窟,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有说服力的佛教雕塑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中间经过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以及隋,唐各代连续四百多年的大规模营造而成。现存石窟二千多个,造像十万余尊,另外,还有题记,碑碣三干多品,佛塔四十余座。若从雕塑而言,龙门石窟都是凿洞造像的,洞内钓佛教中的人物姿态各异,佛陀,菩萨、罗汉等形像都以慈悲面目出现,表现庄严,肃穆的宗教画面,使人见之生起一种无比的敬仰心。如其中的观世音等菩萨的雕塑之像,其特点是不施任何色彩,而是以柔和而又洋溢着生命感的流动线条,刻画出那丰满美丽的軀体和裹着匀称四肢的薄绢一样的裙带衣裳。象这样的雕像,可以说是通过宗教式的净化和艺术的升华,靠其浮现的慈爱面容,而给人们以强烈的美丽感受,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些都是在吸收健陀罗和印度的浮雕艺术的特点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其特点在於雕刻精美。佛教雕塑艺术的产生,使佛教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庄严,形成了具有推广宗教信仰的作用,使之佛教普及社会,深入民间。  佛教雕塑艺术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影响,在於极大地推动了雕塑艺术的技巧和风格上的前进,大大丰富了雕塑艺术的内容体裁,场面由小至大,由个体到群体画面。不仅在印度文化史上没有过的,在这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也没有过的。若从雕塑观其历史发展:隋唐以前所有的佛与菩萨的造像,大多都是细腰婀娜,身带珠光宾气,如佛经所谓“璎珞庄严”。末元以後的内地佛像,都喜欢塑成大肚祖腰,颛预臃肿。肌体以外,以不带身外之物为洒脱。这些多具有佛经内典的宗教气氛,以及浓厚的印度文化色彩。这是将佛像雕塑进入了一个艺术丰盛的时代。  洋洋大观的佛教石窟雕塑艺术,它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克孜尔,库木吐拉,柏孜克里克,吐峪沟,森木塞姆等石窟甘肃的莫高窟,榆林窟,炳灵寺,麦积山石窟等;山西的云岗,天龙山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四川的广元,大足,安岳等石窟;河北的响堂山;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云南钏川等石窟。这些石窟开凿的年代,从公元二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十四世纪以後,前後达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不朽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显示了中华民族精华之不朽。  二:壁画(这裏包括绘画艺术)佛教一向重视和利用形像来进行布教传道,以此来弥补文字上的缺陷,因此佛教壁画(绘画)艺术却呈现出活跃状态。僧人,文人参与画事,佛教艺术影响我国传统的壁画(绘画)就是其中成功一例。  它的内容一般取材於印度佛本生(佛教经典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苦行)故事、佛传事迹和经变故事(投身喂虎,净上经变图,维摩居士等),以及佛,菩萨、罗汉和飞天的形象。佛教的壁画(绘画)艺术,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形成了传统壁画(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在北魏和西魏的敦煌画中的佛陀面目多半清癯,颇像印度人,而到了唐代的佛菩萨的像,便是中国人的面貌。在这些画中,也有若干是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画面的,以及一些附带的楼台,树木等图案,这就是佛教绘画艺术和我国传统的民族绘画艺术大融合的社会现象。从敦煌佛教壁画艺术就可以看出图案设计,贱条,色彩、形象等,无一下飞动奔放而生元气,整个画面部融化在境界与美的升华旋律之中,可见佛教文化影响艺术的力量之大。不过我国画家虽然受到印度外来画的影响,但是中国人自有一套融会贯通的工夫。  壁画在周朝时就被朝野用於王宫祖庙,到了梁武帝(502—549)时,一种新式的印度壁画,随佛教的输入中国而侵入。最初是专为寺院,石窟之内装饰用的,产生一种宗教气氛。之後又延用到朝廷宫阙之内,最後逐渐与我国壁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就现在遗留下来的佛像等壁画,明显的都带有印度色彩,类似阿旃陀图像中的代表作品,一般壁画姿势形态都非常雄伟,各部份都以写实来绘作,其风格洗炼典丽而沉着,又带有抒情趣味,可以说技巧已趣成熟。我国的壁画艺术,真如国画大师张大千所说,是佛教艺术文化的高峰。张大千说:“敦煌壁画集中古美术史之大成,代表魏至元代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更是佛教艺术文化的高峰。”(亚太地区博物馆研讨会发言稿.由此可见佛教壁画艺术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我国自东汉以来,到六朝时期的绘画,都是以伴随佛教而传布的佛教内容的画像为主,而唐代壁画是绘画艺术上的一个主流。我国的石窟、寺观,乃至宫廷、墓室等都成为众多的画家们竟相献艺的场所,壁画的数量,质量都是空前绝後的,这是我国壁画盛极时期。当时壁画多出於名家之手,举世闻名的我国敦煌唐代壁画,就是一部丰富的中国绘画史的缩影,其体裁琳琅满目,美轮美奂。  我国历代著名的画家大都精於佛画,并以擅长佛画而传世,若不会画观音像的,他就不能算一个出色的合格画家。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如佛本身故事,经变等,都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的绘画题材,特别是观世音菩萨,达摩禅师、维摩诘居士等佛教人物画像。从技巧来看,它是由雕饰的艺术发展到了以线条为主的绘画艺术上来了,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艺术家们的创造性,表现了艺术家自己的情感,使我国绘画艺术达到了更深的意境。  由於佛教艺术的进入,造成了我国传统的画风改变,这样就给艺术家们的创造留有大量的旋转,在丰富了绘画艺术领域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对绘画艺术贡献的杰出人物。在这里应特别指出三国吴地的曹不兴,晋时的顾愷之和卫协并称为汉地最初的大佛像画家。当时曹不兴所画的佛像,被称作佛像画的始祖也有其历史原因的。梁时出了一位名画师张僧繇,所画之画,名振一时,擅绘佛像而见称,梁天监中,为武帝所建寺院作画极多。到了唐朝又出了一位擅长佛画的吴道子(689),其绘画特点,线条遒劲圆润,天衣飞扬,世称“吴带当风相传有一次,在长安城内画佛的圆光不用尺度,一笔挥扫而成,惊动满城。其绘画艺术,無论对当时和後世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代画圣”。中国绘画艺术到了唐代,就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奇艺骈罗的新局面。当时所绘画的佛像庄严慈祥的面,表示了佛陀清净法身的本色,使人生起一种敬仰之心,宗教情橾由此而流露出来,这就是佛教艺术的一大特色之一。 从唐朝开始,我国禅宗大兴,此情况一直延至宋朝,禅寺林立,禅宗道场十有八九,随之禅风盛行。它是以一种闲静清妙的别调语录,适合当时文人骚客的思想,可以说影响整个上层建筑领域。我国的绘画艺术(特别是山水画)也受到禅宗的那种纯朴的风尚影响,具有农业社会的朴素,人位文化素质。此时所盛兴的一种寄兴写情的水墨山水画可见倪端。综合观之,就会发现禅宗对其影响,主要是在静穆观照,所谓对事物的体悟。唐朝诗人王维的山水画就是其中的一例,其画具有超尘脱俗之感,故称为禅画。他在画上主要把诗与画,通过绘画创作以融化一体,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此外,在当时还有僧人的绘画,它也体现在悟禅境界上,如僧罗窗的山水,树石,人物,都是随笔点染,意思简当,表现不费装饰的画风。这里要说明的是禅画的特点在於超脱,而佛教禅宗的意趣也在於超脱之上,这就是禅与画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事实上,唐至末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无不与佛教禅宗有关,它是我国绘画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的高峰。而中国山水画,由王维一派文入画发展到宋元以後所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有关,可见其影响之深。  从我国漫长的艺术画卷中,佛教文化艺术反映在壁画,绘画艺术上,则带来了新的营养和丰富了新的题材,推动了绘画艺术等向前发展。到现在为止,佛教文化艺术中的壁画和绘画艺术对我国美术领域起到了丰富作用和推动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是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文化圈,其文化遗产是极为丰富的,为了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宣传和介绍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文化遗产。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入门

  • 心经译文

版权所有:心经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