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九大象征与佛教徒的名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尽管世界各国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却拥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1、塔
梵语为SIupa,原为安置佛菩萨、祖师、高僧遗骨,作为供奉礼拜之用的一种坟墓建筑。现在成了象征佛教的一种建筑物。究其根源,塔的建筑可以溯至佛陀。传说佛陀涅檠后,他的须、发、舍利子等均由国王大臣收取,开建塔供奉。据佛经记载,建造塔有三层意思,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并为后世佛教徒沿用。建造各种各样的塔,以珍藏大德高僧生身舍利或经卷等。久而久之,塔式建筑就成了佛教建筑的典型象征了。
2、法轮
法轮的梵语为Dharmacakra,,是佛教诸多象征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它也是佛陀所说教法的象征。所谓
“轮”,原本是古印度的战车,据说能席卷战场之敌,可见其威力之大。佛教取其摧破、圆满等义,象征佛陀教法所具有的窟义:(1)摧破众生之烦恼;(2)辗转不停,不滞于—人一处;
(3)圆满无缺。因此,佛教称弘法为“转轮”,的象征,并且,在印度的国旗中至今保留着法轮图案。
3、莲花
莲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征0e物。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晶质,有香、净、柔软、可爱的四德,故佛教常以莲花来比喻法界的清净。又莲花妙香广布,令见闻者喜悦、吉详,故,诸佛、菩萨大多以莲花为座。如西方极乐世界之王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都坐在宝莲花上;佛教密宗中,以莲花比喻人的肉团心,表示众生本来具足之心莲。经常观想莲花可使人清净光明,所以莲花历来受到佛教徒们的珍视。
4、光相
人们常常在佛、菩萨造像上看到一轮圆环形的美丽光环,这就是光相。它象征着佛、菩萨的智慧之光。据说这种神秘的光明可以遍照二切而无所障碍。光相——般分为头光和身光两种。头光是发自眉间的白毫光,头顶周围所发的圆光;而身兜则是全身周围放出的毫光。 5、卐读作“万”
是古印度表示吉祥、圆满、清静的符号,它也是人们最常见的佛教象征之一。印度教中以此象征湿婆神与毗湿奴神胸前的旋毛;在佛教中,是佛陀的胸、手足、头发等处所显现的和,这标记武则天将其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6、念珠
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持咒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之一,今已成为佛教徒表示身份的标志。念珠因其颗粒数目不同,其意义也有所不同。如108颗念珠,即象征108种烦恼。一般信徒只用寸八颗手珠,称罗汉珠。
7、菩提树
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就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成佛道的。于是,菩提树就成了佛教关于“觉悟、成道”理想境界的象征。因此菩提树被佛教徒尊为圣树,至今许多寺庙仍种植这种树。
8、曼陀罗
是以佛陀跌坐金刚座、菩提座上觉悟为主题所绘画的一种图案,用来表现大乘佛教“一即—切,一切即一”的思想。一般意义上的曼陀罗是“道场”的意思。但在密宗当中,曼陀罗则有多种象征意义:佛觉悟的境界;观想的界;以图像绘出佛菩萨布阵的情形,作为修行密法时观想的对象。
9、六色旗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成道时,圣体曾放出红、黄、橙、白、蓝及五色混合色。基于这一佛教界普遍性信仰,1952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合会第二次大会,决定将六色旗作为今后世界佛教信仰的一大象征。
佛教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等。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如僧、沙门、和尚、阇梨、头陀。
《佛教徒的名称》一、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沙弥,意思是息慈、求寂等,称呼年龄不满20岁但已满14岁的少男出家者。他们虽然还不能受具足戒但也要受许多佛教戒律的约束,—般受持“十戒”。
四、沙弥尼,意思是勤策女,称呼年龄已到14岁但还不到18岁的少女出家者。她们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也有很强的行为规范要遵守。比如,不得于避处自弄身体、不得照镜子化妆等。
五、式叉摩尼,意思是学法女,称呼年满18岁但还不满20岁的沙弥尼,她们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之所以要沙弥尼再经两年的式叉摩那时期才受具足戒,是因为要检验女弟子会不会怀孕。
六、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称呼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七、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称呼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佛教徒名称的别称》
一、僧,梵文音译“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就是众多的出家人和合相处在一起。所以僧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称呼,一名出家人不能称为僧,由四个以上信奉佛法、遵守戒律的人所组成的组织才能称为“僧”。
二、沙门,梵文音译,也译为“桑门”。沙门本是对古印度婆罗门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修行者的一个总的称呼。但传人我国后,就成为佛教徒特有的一个称呼。
三、和尚,也称“和上”。在我国,“和尚”的称呼最为常见。其实,和尚本来是对有相当地位、学问并堪为僧师的男性佛教徒的尊称,在古印度曾有博士之称,不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僧人都能使用这个称呼的。
四、阇梨,阇梨的含义与和尚相近,也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教授、规范正行等,即熟悉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能纠正弟子行为的一类教徒。阇梨与和尚的区别在于和尚的资历比阇梨深。
五、头陀,对一类佛教徒的称呼,原意是抖擞、弃除等。正宗的“头陀”要抛弃一切物质生活的拖累,云游天下,修苦行,以乞食为生。所以也称呼头陀为“苦行僧”。
版权所有:心经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