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十五之二〔小雅〕
《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
〔笺:服谓冠弁衣常也。古者,明王时也。长民,谓凡在民上倡率者也。变易无常谓之贰。从容,谓休燕也。休燕犹有常,则朝夕明矣。壹者,专也,同也。〇长,张丈反。注同。贰音二。从,七容反。复,扶又反。下注同。倡率,色类反。朝夕,直遥反。〕 【疏】“《都人士》五章,章六句”至“古人”。〇正义曰:《都人士》诗者,周人所作,刺其时人所著之服无常也。以古者在上长率其民,所衣之服不变贰, 虽从容休燕之处,其容貌亦有常,不但公朝朝夕而已。身自行此,以齐正其人,则下民皆为一德。谓其德如一,与上齐同,亦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也。伤今不复见古 之人,故作诗反以刺之。周人者,谓京师畿内之人。此及《白华》独言周人者,盖叙者知畿内之人所作,其人或微不足录,故言周人以便文,无义例也。不言刺幽王 者,此凡在人上服皆无常,故下民亦不齐一,此刺当时之服无常,非指刺王身,故序不言刺王。然风俗不齐,亦王者之过,即亦刺王也。服谓在体之衣,德谓身之所 行,德、服非一。在上衣服有常,能使下民一德,正谓服有常也。“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由德行有常,故服不变。既观其服之不贰,知其德之齐一,不然则德在 於心,不可知其一否也。经五章,皆陈古者有德之人衣服不贰,不言长民者。叙言人德齐一之由,故说长民不贰,於经无所当也。唯“伤今不复见古之人”,是总叙 五章之义。民者兼男女,故经有士女二事。〇传:“服谓”至“同也”。〇正义曰:冠弁在首,衣裳在身,皆是体之所服。直云衣服,刺无常,明其兼之也。弁者, 古冠之大号也。冠弁总谓在首者,冕弁之类皆在其中也。《春官·司服》云“凡田,冠弁服”,谓委貌。玄冠为冠弁,对其馀弁冕而立名,非总诸冠,与此不同也。 以伤今而思之,故知“古者,明王时也”。言“长民”,则与民为长者皆是,故谓“凡在人上倡率者”。谓为官倡导帅领之人,即邑宰乡遂之官。言“凡”,语广, 虽上及天子诸侯皆是也。衣服众矣,当各以其事服之。今云“衣服不贰”,明各於其事,不得差贰,故云“变易无常谓之贰”也。此“从容”承“衣服不贰”之下以 对之矣,明为私处举动,故知谓休燕间暇之处,宜自放纵,犹尚有常,则朝夕举动亦有常,明矣。此休燕有常,直谓进退举动不失常耳,即经所云“其容不改”之 类,非据衣服,故笺直云“犹有常”,不言服,明其非服也。壹者,齐一之义,故为专也,同也。言专为一行,服色齐同也。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传:彼,彼明王也。笺云:城郭之域曰都。古明王时,都人之有士行者,冬则衣狐裘,黄黄然取温裕而已。其动作容貌既有常,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疾今奢淫,不自责以过差。〇出如字。士行,下孟反。下文“行归”、注“操行”同。衣,於既反。差,初卖反,又如字。〕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传:周,忠信也。笺云:于,於也。都人之士所行,要归於忠信。其馀万民寡识者,咸瞻望而法效之。又疾今不然。〇望如字,协韵音亡。〕 【疏】笺“城郭”至“过差”。〇正义曰:都者,聚居之处,故知城郭之域也。定本“城”作“域”。正举都邑者,以都邑之士近政化,有道先被其德,无道先 化其淫。此时奢淫巧伪,都邑尤甚,故举古之都邑,以驳今之都邑也。士者,男子行成之大称。叙言“则民一德”,是所陈者人也。人而言士,故知都人之有士行 者,非爵为士也。《月令》“孟冬,天子始裘”,故知冬则衣狐裘也。以古之衣裘,其上必有裼衣,故知取其温裕而已。《礼记·缁衣》引此诗,彼注云:“黄衣则 狐裘大蜡之服也,诗人见而说焉。”以为大蜡之裘,则是有衣裼矣。言取温裕者,以注《记》之时未详此诗之意,以狐裘黄者实大蜡时息民所服,服则黄衣,故以言 焉。至此观经为解,故不与彼同也。若然息民之祭,服此狐裘,则是尊贵之服矣。庶人而得服之者,彼狐之黄者多,黄狐之衣非贵服也。息人腊祭服之者,於是草木 黄落,象其时物之色,故服之耳。《郊特牲》云:“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注云“言祭以息民服象其时物之色。季秋草木黄落,是顺时而服,非同於常祭,其 实为轻,又不衣裼,故庶人所得衣也。”若然,《玉藻》云:“犬羊之裘不裼。”注云:“质略,亦庶人无文饰。”则庶人止服犬羊。此衣狐裘者,以礼不下庶人, 其制不可得曲而尽。此言狐裘,则庶人得衣狐裘,明矣。《礼》云“犬羊”,举一以言之。《七月》云:“一之日于貉。”笺云:“于貉,往捕貉以自为裘。”是庶 人又以貉裘,而《礼》无明文。《礼》之所记,不能尽也。《七月》又云:“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则非公子不得衣狐裘。言庶人狐裘者,以狐色不等,若狐白, 非君不服;狐青及小而美者,则可以供公子,而庶人避其文,故言“于貉”。若黄狐及粗恶者不废,庶人亦服之。且孔子云“狐貉之厚以居”,狐连貉言之。貉既庶 人所服,狐亦服之明矣。以庶人服犬羊不裼,故此狐裘亦不裼,取其温裕而已。或以《书》传云:古者必有命民得乘饰车骈马,衣文锦。彼都人士为命民,故异於其 馀庶民。知不然者,此则思古之服,则古之都邑之士则当皆然也。下言“缁撮”,不异庶人,则“狐裘黄黄”是庶人所常服矣。此思古人之善,以刺今人之恶,故笺 总之云“疾今奢淫,不自责以过差”也。以君子既有其服则常其容,以出於言而后为行,故经以此为文次也。〇笺:“都人士”至“今不然”。〇正义曰:以经言 “万民所望”,明都人为人所法效也。知寡识者,以明王之时,赏不遗才,若深识,当为时所用。今取法於都人,故知寡识者。以因前经,故言“又疾今不然”。襄 十四年《左传》引此二句,服虔曰:“逸诗也。”《都人士》首章有之。《礼记·注》亦言毛氏有之,三家则亡。今《韩诗》实无此首章。时三家列於学官,《毛 诗》不得立,故服以为逸。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传: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也。缁撮,缁布冠也。笺云:台,夫须也。都人之士以台皮为笠,缁布为冠。古明王之时,俭且节也。〇台如字,《尔雅》作“薹”,草名。笠音立。缁,侧其反。撮,七活反。夫音符,本亦作“扶”。〕彼君子女,绸直如发。
〔传:密直如发也。笺云:彼君子女者,谓都人之家女也。其情性密緻,操行正直,如发之本末无隆杀也。〇绸,直留反,密也。致,直置反,本亦作“緻”。隆,俗本作“降”。杀,所界反,又所侧反。〕 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笺云:疾时皆奢淫,我不复见今士女之然者,心思之而忧也。〇“我不见”,第二章作“不见”,后三章作“弗见”。一本四章同作“不”字。说音悦。〕 【疏】“彼都”至“不说”。〇正义曰:言彼明王之时,都邑之人有士行者,以台草为笠,缁布为冠,以撮持其发,是俭而且节。此都人之行如是,则为君子之 人矣。彼都人君子之家女,其情性密緻,操行正直,如人之头发然。其本末无隆杀,言其性行终始不变也。今既不然,士女淫欲,我今不复得见古之都人士女德行如 是兮,由此我心不欢说而忧心思古也。〇传:“台所”至“布冠”。〇正义曰:台,草名,可为笠则一也。而传分之者,笠本御暑,故《良耜》曰“其笠伊纠”;因 可以御雨,故传分之,以充二事焉。以缁、撮为一,知台、笠不二矣。〇笺:“以台”至“且节”。〇正义曰:《禹贡》有“岛夷卉服”,彼卉者是草之总名,但岛 夷居下湿,而常服之。此台草之一名,亦卉也。《郊特牲》曰:“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则草笠野一人之服,是贱者也。 前裘则冬所衣,此笠则夏所用,各举其一而言之。以台皮为笠,缁布为冠,不用美物,故云俭。言撮,是小撮持其髻而已,是“且节”也。郑知取此义者,以上言狐 裘,即述其容貌言行,此下不述言行,故举其冠笠以表节俭也。案《郊特牲》云:“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冠而敝之,可也。”注云:“此重古而冠之耳。三代改 制,齐冠不复用布。”《玉藻》云:“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则此应始冠而敝之。今都人以为常服者,士以上冠而敝之,庶人则虽得服委貌因 而冠之,而俭者服缁布,故诗人举而美焉。故《论语》“今也纯俭”,注云:“纯当为缁。”则缁亦得为纟才帛。何知非纟才帛为玄冠,而言缁布者,以缁虽古, 布、帛两名,但字从才者为帛,从甾者为布,此言缁,故知非帛。且若是帛为玄冠,则有制度,不得言撮。故《士冠礼》云:“缁布冠頍项。”注云:“缁布冠无笄 者,著頍围发际,结项中隅为四缀以固冠也。项中有纟屈,亦由固頍为之耳。”今未冠笄者著卷帻,頍象之所生也。是缁布冠制小故言撮。以此益明非玄冠。若然缁 布冠制自当小,言明王之时俭且节者,解不著玄冠而著缁布之意,故虽礼制之小,亦由俭节而著之。〇传:“密直如发”。〇正义曰:传变绸言密,则以绸为密也。 绸者,绸緻之言,故为密也。〇笺:“彼君子”至“隆杀”。〇正义曰:文承於上,故以彼君子女谓都人之家女也。以密在於心,故言情性。直见於外,故言操行, 谓所操持之行迹也。能始终不亏,故言本末无隆杀。定本“隆”作“降”。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传:琇,美石也。笺云:言以美石为瑱。瑱,塞耳。〇琇,音秀,徐又音诱。瑱,他见反。〕彼君子女,谓之尹、吉。
〔传:尹,正也。笺云:吉读为姞。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人见都人之家女,咸谓之尹氏、姞氏之女,言有礼法。〇吉,毛如字,郑读为姞,其吉反,又其乙反。〕 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笺云:苑犹屈也,积也。〇苑,於粉反,徐音郁,又於阮反。〕 【疏】“彼都”至“菀结”。〇毛以为,言彼明王之时,都人之有士行者,充耳以琇之美石实其耳,是其有节制也。彼都人有君子之德,其家之女谓之正直而嘉 善矣。我今不见古之士女德服如是,我心为之菀然槃屈,如绳索之为结矣。〇郑唯尹姞为异。馀同。〇传:“琇,美石”。〇正义曰:《淇奥》传曰:“琇、莹,美 石。”《说文》云:“琇,美石次玉也。”然琇是美石之名耳。而此传俗本云“琇实,美石”者,误也。今定本毛无“实”字,《说文》直云“琇,石次玉”,则实 非玉名,故王肃云:“以美石为瑱,塞实其耳。”义当然也。《淇奥》说武公之服,以琇为充耳。此都邑庶人亦用琇者,礼,天子以纯玉,诸侯以下则玉石杂。《卫 风》自举石言之,其实玉多而石少,非全用石也。此则庶人无玉,用石而已。其用之石,则与诸侯之名同,故俱言琇也。〇传:“尹,正”。〇正义曰:《释言》 文。王肃云:“正而吉也。”《易·系辞》云:“吉人之辞寡。”〇笺:“吉读”至“礼法”。〇正义曰:言谓之者,是指成事而谓之,故易传也。尹既是姓,则吉 亦姓也,故读为姞。美其人而谓之尹、姞者,以尹氏、姞氏,周室昏姻之旧姓也。知者,《节南山》云:“尹氏大师。”《常武》经曰:“王谓尹氏。”昭二十三 年,尹氏立王子朝。是其世为公卿,明与周室为昏姻也。《韩奕》云:“为韩姞相攸言汾王之甥是姞与周室为?姻也。又宣三年《左传》云:“郑石癸曰:‘吾闻 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言姬、姞耦,明为旧姓,以此知尹亦有昏姻矣。既世贵旧姓,昏连於王室,家风不替,是有礼法矣。故见 都人之女有礼法者,谓之尹、姞也。孙毓云:“尹氏、姞氏,衰世旧姓,岂必能贤?案篇义,思古之人则所言皆斥明王之时,不得以衰世为难矣。”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传:厉,带之垂者,笺云:而亦如也。而厉,如鞶厉 也。鞶必垂厉以为饰,厉字当作“裂”。虿,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〇音带,本亦作“带”。厉,毛如字,郑当作“裂”,音列。卷,音权。注 及下同。虿,敕迈反,又敕界反,蠚虫也。《通俗文》云:“长尾为虿,短尾为<虫歇>。”<虫歇>音虚伐反。鞶,薄寒反。螫音释, 本又作“蠚”,呼莫反。揵,其言反,又音虞。《汉书音义》云:“举也。”又渠偃反,一音其蹇反。上,时掌反。〕 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笺云:言亦我也。迈,行也。我今不见士女此饰,心思之,欲从之行。言已忧闷,欲自杀,求从古人。〕 【疏】“彼都”至“之迈”。〇毛以为,言彼明王之时,都人之有士行者,垂其带之饰而有厉然。言其服饰有常也。彼都人君子之家女,乃曲卷其发末如虿之 尾。言其容仪有法也。今之士女,皆奢淫不然。我今不见古之士女如是仪饰,以是故心中思之。我欲从之,其当自杀以行而求古人。言己忧闷,不能自胜也。郑唯以 垂带如鞶裂为异。馀同。〇传:“厉,带之垂者”。〇正义曰:毛以言“垂带而厉”为绝句之辞,则厉是垂带之貌,故以厉为带之垂者。〇笺:“而亦”至“卷 然”。〇正义曰:以言“如虿”,将外物以比发曲,则“而厉”亦将外物以比带垂,故云“而亦如也”。以虿已言如,故言亦如也。如厉,如鞶厉者,谓如桓二年 《左传》云“鞶、厉、游、缨”也。彼服虔以鞶为大带也。郑意则不然。《内则》云:“男鞶革,女鞶丝。”注云:“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韦,女用缯,有饰缘 之则是鞶。裂与《诗》云‘垂带如厉’,纪子帛名裂繻,字虽今异,意实同也。”以郑彼注言之,则鞶是囊之名,但有饰缘之垂,而下名之为裂。鞶必垂裂以为饰, 言带之垂似之也。以纪子帛名裂繻,故言厉字当作裂也。昭四年《左传》曰:“其父死於路,己为虿尾。”言虿尾有毒也,故以为螫虫。其末尾揵然,似妇人发末曲 上卷然也。礼,敛发无髢而有曲者,以长者尽皆敛之,不使有馀,而短者若鬓傍不可敛,则因曲以为饰,故不同也。定本及《集本》“揵”下皆无“然”字。〇笺: “我今”至“古人”。〇正义曰:上言带、发,故言士女此饰也。以上章有“我心”,此言“从之迈”,故知心思之。彼人已死,而欲从之行,故知忧闷,欲自杀, 求从古人。
匪伊垂之,带则有馀。匪伊卷之,发则有旟。
〔传:旟,扬也。笺云:伊,辞也。此言士非故垂此带也,带於礼自当有馀也。女非故卷此发也,发於礼自当有旟也。旟,枝旟。扬,起也。〇旟音馀,扬也。〕 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笺云:盱,病也。思之甚,云:“何乎,我今已病也!”〇盱,喜俱反。〕 【疏】“匪伊”至“盱矣”。〇正义曰:此承上章之文,故“匪伊”之上阙带、发之文,见於下句,以法所当然,是於礼有之也。礼“大带垂三尺”,是矣。此下二句,初直不悦,后更菀结,故欲自杀而未能,所以为病,为事之次也。
《都人士》五章,章六句。
《采绿》,刺怨旷也。幽王之时,多怨旷者也。
〔笺:怨旷者,君子行役过时之所由也。而刺之者,讥其不但忧思而已,欲从君子於外,非礼也。〇思,息嗣反。下皆同。〕 【疏】“《采绿》四章,章四句”至“旷者”。〇正义曰:谓妇人见夫行役,过时不来,怨己空旷而无偶也。妇人之怨旷,非王政,而录之於《雅》者,以怨旷 者为行役过时,是王政之失,故录之以刺王也。经上二章言其忧思,下二章恨本不从君子,皆是怨旷之事。欲从外则非礼,故刺之。〇笺:“怨旷”至“非礼”。〇 正义曰:妇人思夫,情义之重,礼所不责,故知讥其不但忧思而已,欲从君子於外,非礼也。礼,妇人送迎不出门,况从夫行役乎!虽忧思之情可闵,而欲从之语为 非,故作者陈其事,而是非自见也。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传:兴也。自旦及食时为终朝。两手曰匊。笺云:绿,王刍也,易得之菜也。终朝采之而不满手,怨旷之深,忧思不专於事。〇匊,弓六反。注本或“一手曰匊”。刍。楚俱反,草也。易,以豉反。〕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传:局,卷也。妇人,夫不在则不容饰。笺云:言,我也。礼,妇人在夫家笄象笄。今曲卷其发,忧思之甚也。有云君子将归者,我则沐以待之。〇局,其玉反。卷音权。下同。又眷勉反,沈其言反。〕 【疏】“终朝”至“归沐”。〇毛以为,言人有终朝采此绿叶,而不能满其一匊。此采者,由此人志在於他故也。以兴此妇人终日为此家务,而不能成其一事 者,此妇人由志念於夫故也。故言我之忧思,不暇容饰。今不洗沐其发,徒曲卷而已,是忧思之甚也。薄知我君子之将归,我则沐发以待之。今之不沐,由无君子故 也。〇郑唯妇人身自采绿,不兴为异。馀同。〇传:“兴也”至“曰匊”。〇正义曰:毛以妇人不当在外,故以为兴。终朝者,是终竟於朝,故至食时也。匊物必用 两手,故曰“两手曰匊”。〇笺:“绿”至“於事”。〇正义曰:绿若难得,不盈是常。今言其不盈,故为易得而不满,是其忧思不专也。以田渔之妇,则庶人之妻 可自亲采,故不从毛兴也。〇笺:“礼妇”至“待之”。〇正义曰:解所以曲卷者,礼,妇人在夫家,当笄此象骨之笄,今曲卷其法,则去其笄而不用,是忧思深 也。此训言为我。我,君子也。我则沐以待之。此我,义势所加,非经言也。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传:衣蔽前谓之襜。笺云:蓝,染草也。〇蓝,卢谈反,沈力甘反。襜,尺占反,郭璞云:“今之蔽膝。”〕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传:詹,至也。妇人五日一御。笺云:妇人过於时乃怨旷。五日、六日者,五月之日、六月之日也。期至五月而归,今六月犹不至,是以忧思。〇詹音占。〕 【疏】“终朝”至“不詹”。〇毛以上二句与前同。下二句言妇人五日一进御於夫,言常时以五日为御之期而望之,至六日而不至,尚以为恨。今日月长远,能 无思乎?举近以喻远也。郑以上二句为赋也,自与前同。下二句言妇人本与夫以五月之日为还期,今六月之日而不至,是为行役过时,所以怨旷忧思。〇传:“衣蔽 前谓之襜”。〇正义曰:《释器》文也。李巡曰:“衣蔽前,衣蔽膝也。”〇笺:“蓝,染草”。〇正义曰:以蓝可以染青,故《淮南子》云“青出於蓝”,《月 令》“仲夏无刈蓝”,是可以染之草。〇传:“妇人五日一御”。〇正义曰:《内则》云:“妾虽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是传之所据也。传以彼文不辨尊 卑,则通及庶人。王肃云:“五日一御,大夫以下之制。”传意或然也。其天子诸侯御之日数,则传无文焉。妇人之思夫,必过时乃怨旷。毛虽云五日一御,不必夫 行六日便即怨也。当是假御之期日,以喻过时耳。孔晁曰:“传因以行役过时刺怨旷也,故先序家人之情,而以行役者六日不至为过期之喻,非止六日。”毛意当然 也。郑五日之御则不然,故《内则》注云:“五日一御,诸侯制也。诸侯取九女,侄娣两两而御则三日,次两媵则四日,次夫人专夜则五日也。是郑以五日为诸侯 制,非大夫以下御妇人之日限也。其天子则《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注云:“自九嫔以下,九九而御於王。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 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反之。孔子云:‘日者天之 明,月者地之理。’阴契制故月上属为天,使妇从夫,故月纪。”是郑差后宫之数,为天子御日之文也。以御女八十一人而言,九御知当九夕。以数准之,故九嫔以 下皆九人当一夕也。夫人自然三人当一夕。是十五日一遍,与望数相当,故云然。亦者,亦望之日数以其相当,故因引孔子之言以证之。后皆取其盛者,故知卑者宜 先,谓月初也。
望后则月光盛,故知反之。是以《内则》之注亦先始娣,从卑者起,由准此也。诸侯夫人则亦望前先卑,望后先尊,至望而夫人三进,望后亦如之。 以此推之,则大夫一妻二妾,三日一御。士有妾,二日一御。庶人多无妾,其妻每夜而进之。此所以与毛异也。〇笺:“妇人”至“忧思”。〇正义曰:笺解妇人所 以怨旷之意,由过时故也,则此过时之言,故不为日数也。虽言以日为喻,五日一御,非庶人之礼,又其喻悬而不惬,故易传云:“五日、六日者,五月之日、六月 之日。是期至五月而归,今六月犹不至,是过时所以为忧思也。”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笺云:之子,是子也,谓其君子也。于,往也。纶,钓 缴也。君子往狩与,我当从之,为之韔弓。其往钓与,我当从之,为之绳缴。今怨旷,自恨初行时不然。〇狩,尺救反。韔,敕亮反,弢也,沈治亮反,本亦作 “鬯”。钓音吊。纶音伦。缴音灼,亦作故,同。与音馀。下同。为,于伪反。下同。〕 【疏】“之子”至“之绳”。〇正义曰:妇人既思夫不见,悔本不随之共行,云:我本应与之俱去。若是子之夫往狩与,我当与之韔其弓,谓射讫与之弛弓纳于 韔中也。是子之夫往钓与,我当与之纶之绳,谓钓竿之上须绳,则己与之作绳。今不见而思,故悔本不然。〇笺:“纶,钓缴”。〇正义曰:《释言》云:“缗,纶 也。”则纶是绳名。弋是系绳於矢而射,谓之缴射,则钓缴者,谓系绳於钓竿也。经云“言纶之绳”,谓与之作绳。此犹今人接綎谓之绳綎也。《说文》云:“缴, 生丝缕也。”则钓与弋射,其绳皆生丝为之。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笺云:观,多也。此美其君子之有技艺也。钓必得鲂、鱮,鲂鱮是云其多者耳。其众杂鱼,乃众多矣。〇鲂音防。鱮音叙。观,古玩反。注同。《韩诗》作“覩”。技,其绮反。〕 【疏】“其钓”至“观者”。〇正义曰:既恨不从君子狩钓,故此又说其钓之技。上兼有狩,此偏言钓者,因上钓文在下,接而申之耳。此不从之行,而知其获多者,言本在家之钓,非谓役中时也。俗本作“观,睹”,误也。定本《集注》并作“多”。
《采绿》四章,章四句。
《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
〔笺:陈宣王之德、召伯之功,以刺幽王及其群臣废此恩泽事业也。〇膏,古报反。下同。召,上照反。注及下同。〕 【疏】“《黍苗》五章,章四句”至“之职焉”。〇正义曰:作《黍苗》诗者,刺幽王也。以幽王不能如阴雨膏泽润及天下,其下卿士又不能行召伯之职以劳来 士。众臣之废职,由君失所任,故陈召伯之事以刺之也。膏润者,以君之恩惠及下,似雨泽之润於物。然水之润物,又似脂膏,故言膏润也。此叙君臣互文以相见, 言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则王不能膏润天下,谓不能如宣王也。以经言召伯,不言宣王,故叙因而互文以见义也。此皆反经而叙之。首章上二句,是宣王之能膏润 也。下二句以尽卒章,皆召伯之职也。言卿士不能行,则召伯时为卿士矣,故《国语》韦昭注云:“召公,康公之后卿士也。”《左传》服虔注云:“召穆公,王卿 士。”是也。经言召伯亦作上公,为二伯,以兼卿士耳。〇笺:“陈宣”至“事业”。〇正义曰:召伯之为卿士,宣王时也,故知陈宣王之德、召伯之功,以刺幽王 及其群臣废此恩泽事业也。膏润是恩泽,召伯之职是事业,故并言焉。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传:兴也。芃芃,长大貌。笺云:兴者,喻天下之民如黍苗然,宣王能以恩泽育养之,亦如天之有阴雨之润。〇芃,浦东反,一音扶雄反。长,张丈反。〕 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传:悠悠,行貌。笺云:宣王之时,使召伯营谢邑,以定申伯之国。将徒南行,众多悠悠然,召伯则能劳来劝说以先之。〇劳,力报反。注及下篇注同。“营谢”,一本作“营谢邑”。“将徒役”,一本作“将师旅”。来音赉。说音悦,又始说反。〕 【疏】“芃芃”至“劳之”。〇正义曰:言芃芃长大者,是黍苗也。此黍苗所以得长大者,天以阴雨之泽膏润之故也。以兴宣王之时,悦乐者,是众人也。此众 人所以得悦乐者,由王以恩惠之泽养育之故也。以黍苗之仰膏雨,犹众人之仰恩惠,是宣王能膏润天下。今王不能然,故举以刺之。又其时之人,在国则蒙君之恩 泽,其行又得臣之劳来,故言悠悠众多而南行者,是营谢邑之人,召伯则又能劳来劝悦以先之。言知人之劳苦也。今幽王之时,人苦而臣不知,又刺之。〇笺:“宣 王”至“先之”。〇正义曰:以《嵩高》言“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又曰“因是谢人”,与四章“肃肃谢功”相当,故知此南行谓宣王之时,使召伯营谢邑,以 定申伯之国,将徒役南行也。此言南行,是举其始去而劳之,故言召伯则能劳来劝悦以先之。谓闵其勤劳,身先其苦也。“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谓事讫而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传:任者,辇者,车者,牛者。笺云:集犹成也。盖犹 皆也。营谢转餫之役,有负任者,有輓辇者,有将车者,有牵傍牛者。其所为南行之事既成,召伯则皆告之云:可归哉。刺今王使民行役,曾无休止时。〇任音壬。 注同。辇,力展反,沈连典反。餫音运。輓音晚。傍,薄浪反。为,于伪反。〕 【疏】“我任”至“归哉”。〇正义曰:上言南行,为总此言行中之别。从召伯之南行,其转运谓有我负任者,我輓辇者,我将车者,我牵傍牛者。我召伯所为 南行之事既成,谓营谢毕,召伯则皆告之云:可归哉。言宣王之时,功役有期,臣司其职。今王役无休止,臣废其事,故刺之。〇传:“任者”至“牛者”。〇正义 曰:传言此四者,明任、辇、车、牛则各有其人,故事别历言之。〇笺:“盖犹”至“止时”。〇正义曰:盖者,疑辞,亦为发端。《孝经》诸言盖者,皆示不敢专 决。《礼记·礼器》云“盖道求而未之得也”,《檀弓》云“盖有受我而厚之”,是发端也。此诗人指事而述,非有可疑,事在末句,不为发端,而其上历陈四事, 故为皆也。下章美召伯营谢之功,任、辇、车、牛是转运所用,故营谢邑转运之役也。有负任者,谓器物人所负持。《生民》云“是任是负”,文别为二,故笺以任 为抱。此一者,以相对则任在前,负在背,此任谓人所提荷,随其所在,总之皆为任也。辇车,人輓以行,故云輓辇者。有将车者,此转运载任,则是大车以驾牛者 也。有牵傍牛者,《秋官·罪隶职》云:“凡封国若家,牛助为牵傍。”郑司农云:“凡封国若家,谓建诸侯、立大夫家也。”玄谓:“牛助,国以牛助转徙也。罪 隶牵傍之在前曰牵,在旁曰傍。”此营谢,即封国也,宜使罪隶牵其牛也。既云将车者,车中有牛而将之。而别云牵傍牛者,此牛在辕之外,不在辕中,故别牵傍 之。《地官·牛人》云“凡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傍,以载公任器”。注云:“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彼虽非封国,要牵傍亦在辕外,以此知 不与将车同也。笺以召伯所劳,当是劳人,故历言其事,以表其名自别人。又以罪隶之方参之,知牛为牵傍,与车不同也。此举其归,反以刺今使人行役,尝无休止 之时。下章从此可知,故故略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传:徒行者,御车者,师者,旅者。笺云:步行曰徒。召伯营谢邑,以兵众行。其士卒有步行者,有御兵车者。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春秋传》曰:“诸侯之制,君行师从,卿行旅从。”〇士卒,尊忽反,一本作“士众”。从,才用反。下同。〕 【疏】传“徒行”至“旅者”。〇正义曰:传亦见四事别而分以言之。旅属於师,徒行御车还,是师旅之人,而经别之者,以其所司各异,故亦历言以类上章 也。《释训》云:“徒御不惊,以徒为辇者也。”此上我辇异章,故知徒行也。〇笺:“召伯”至“旅御”。〇正义曰:此言师旅,故云“以兵众行。其士卒有徒行 者,有御车者”。“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夏官序》文。《春秋传》曰:“君行师从,卿行旅从。”定四年《左传》文。彼文无“诸侯之制”一句,郑亦以义 言之,明天子之卿与诸侯同,故有师也。彼传“君行师从”,谓嘉好之事,服虔云:“谓会同。”杜预云:“谓朝会。”此虽作役,非征伐,故同嘉好之事也。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传:谢,邑也。笺云:肃肃,严正之貌。营,治也。烈烈,威武貌。征,行也。美召伯治谢邑,则使之严正,将师旅行则有威武也。〕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传:土治曰平,水治曰清。笺云:召伯营谢邑,相其原隰之宜,通其水泉之利。此功既成,宣王之心则安也。又刺今王臣无成功而亦心安。〇治,直吏反。下同。相,息亮反。〕 【疏】传“土治”至“曰清”。〇正义曰:此下传亦然。五土有十等,独言原隰者,以其最利於人,故特言之。
《黍苗》五章,章四句。
《隰桑》,刺幽王也。小人在位,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
【疏】“《隰桑》四章,章四句”至“事之”。〇正义曰:君子在野,经上三章上二句是也。言小人在位,无德於民,是亦小人在位之事也。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者,即上三章下二句及卒章是也。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传:兴也。阿然,美貌。难然,盛貌。有以利人也。笺云:隰中之桑,枝条阿 阿然长美,其叶又茂盛可以庇荫人。兴者,喻时贤人君子不用而野处,有覆养之德也。正以隰桑兴者,反求此义,则原上之桑,枝叶不能然,以刺时小人在位,无德 於民。〇难,乃多反。庇,必利反,又彼备反。荫,於鸩反。〕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传云:思在野之君子,而得见其在位,喜乐无度。〇乐音洛。注下皆同。〕 【疏】“隰桑”至“如何”。〇正义曰:言隰中之桑,枝条其阿然而长美,其叶则其难然而茂盛,其下可以庇荫。人往息者,得其凉也。以兴野中君子,其身有 美德,可以覆养,人事之者,蒙其利也。既隰中之桑盛如此,则原上之桑不能然,是不可以庇荫也。犹野中君子德如是,则在位小人不能然,为不能覆养也。由小人 在位而无德,故今思见在野君子而尊事之。若既得见在野之君子,置之於位,我则其为喜乐,知复如何乎!言其乐之甚也。〇传:“阿然”至“利人”。〇正义曰: 阿那是枝叶条垂之状,故为美貌。难为叶之茂,沃言叶之柔,幽是叶之色。言桑叶茂盛而柔软,则其色纯黑,故三章各言其一也。由叶茂而荫厚,所以庇荫,人息者 得其凉之利,故言难然有以利人。言有此荫凉以利人,以喻君子之亦有德泽以利人也。〇笺:“隰中”至“於民”。〇正义曰:以有阿之下,别言其叶,则阿非叶 状,故枝条长美。《菀柳》云“不尚息焉”,则知举此茂美,亦取庇荫为喻,故兴在野君子有覆养之德也。知反求此义者,以序言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为相对。今举 隰而无原,故知有反求之义,以比小人无德於民矣。诗中单言隰者多矣,若“隰有苌楚”,不必反以对原,唯义所在,故不同。故《夏书》传曰:“下湿曰隰。”桑 非能水之木,而言隰桑美者,以桑不宜在停水之地,宜在隰润之所。隰之近畔,或无水而宜桑,以今验之,实然者也。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传:沃,柔也。〇沃,乌酷反。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传:幽,黑色也。幽,於虬反。既见君子,德音孔胶。胶,固也。笺云:君子在位,民附仰之,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〇胶音交。〕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笺云:遐,远。谓勤藏善也。我心爱此君子,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我心善此君子,又诚不能忘也。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〇臧,郑子郎反,王才郎反。〕 【疏】笺“孔子”至“诲乎”。〇正义曰:引《论语》者,彼以中心善之,不能无诲,此则中心善之,故心不能忘。其义略同,故引以为验。
《隰桑》四章,章四句。
《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
〔笺:申,姜姓之国也。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姒其字也,是谓幽后。孽,支庶也。宗,適子也。王不能治,己不正故也。〇华音花。取,七与反。孽,鱼列反。为,于伪反。適音的。〕 【疏】“《白华》八章,章四句”至“是诗”。〇正义曰:《白华》诗者,周人所作,以刺幽王之后也。幽王之后,褒姒也。以幽王初取申女以为后,后得褒姒 而黜退申后。褒姒,妾也。王黜申后而立之,由此,故下国诸侯化而效之,皆以妾为妻,以支庶之孽代本適之宗,而幽王弗能治而正之,使天下败乱,皆幽后所致, 故周人为之而作《白华》之诗以刺之也。申后之黜,幽王所为,而刺褒姒者,言刺褒姒则幽王之恶可知,以褒姒媚惑,以至使申后见黜,故诗人陈申后之被疏,远以 主刺后姒也。《帝王世纪》云:“幽王三年,纳褒姒。八年,立以为后。”则得在三年,而黜申后在八年。此诗之作,在见黜之后。经八章,皆言王远申后,是得褒 姒而黜申后之事也。下国化之,即五章“鼓钟于宫,声闻于外”,是也。此诗主刺王之远申后,但王为此行,则为下国所化,故经略文以见意,序具述其事以明之。 〇笺:“申姜”至“正故”。〇正义曰:欲明申为国名,故云“姜姓之国”。褒姒,褒人所入之女。《国语》《史记》有其事。褒国姒姓,言姒其字者,妇人因姓为 字也。以申、褒皆为王后,故辨之云:“是谓幽后。”以其被刺,明褒姒矣。孽者,蘖也。树木斩而复生谓之蘖。以適子比根幹,庶子比支孽,故“孽,支庶也”。 《中候》曰:“无易树子。”注云:“树子,適子。”《玉藻》云:“公子曰臣孽。”注云:“孽当为枿。”《文王》曰:“本支百世。”是適子比树本,庶子比支 孽也。“宗,適子”者,以適子当为庶子之所宗,故称宗也。王以褒姒代申后,下国化之,正以妾为妻耳。并言以孽代宗者,既以妾为妻,母爱者子抱矣,则妾之所 生代適子,故连言之。《郑语》云:“而嬖是女,使至於为后,而生伯服。”又曰:“王欲杀太子,必求之申。”是幽王亦以伯服代太子,故为下国所化也。天子执 生杀之柄,所以不能治下国者,以己不正故也。昭四年《左传》“椒举云:‘无瑕者可以戮人。’”是己不正不可以治人也。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传:兴也。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笺云:白华於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 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茅比於白华为脆。兴者,喻王取於申,申后礼仪备,任妃后之事。而更纳褒姒,褒姒为孽,将至灭国。〇菅音奸。沤,乌候反,柔 也。忍音刃。脆,七岁反,又音毳。任妃后,音壬,一本作“任王后”。〕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笺云:之子,斥幽王也。俾,使也。王之远外我,不复答耦我,意欲使我独也。老而无子曰独。后褒姒谮申后之子,宜咎奔申。〇远,于原反。下注“远善”同。又如字。注及下皆同。俾,必尔反。复,扶又反。谮,侧鸩反。咎音柩。〕 【疏】“白华”至“独兮”。〇毛以为,言人刈白华,已沤以为菅,又取白茅缠束之兮,是二者以絜白相束而成用。兴妇人有德,已纳以为妻兮,又用礼道申束 之兮,是二者以恩礼相与而成嘉礼者,即端成絜白之谓。今之子幽王,远外我申后,不复答耦我,意欲使我独老而无子兮,是不以絜白恩礼相申束,使己菅茅之不如 也。〇郑以为,言人既刈白华,已沤为菅,柔韧中用兮,何为更取白茅收束之兮。以白茅代白华,则脆而不堪用也。以兴王既聘申女,已立为后,礼仪充备兮,何为 更纳褒姒嬖宠之兮。以褒姒代申后,则妒而将灭国也。宠褒姒以黜申后,似取白茅而弃韧菅,故以为喻。馀同。〇传:“白华”至“为菅”。〇正义曰:“白华,野 菅”,《释草》云。茅菅,白华,一名野菅。郭璞曰:“茅属也。”此白华亦是茅之类也。沤之柔韧,异其名,谓之为菅,因谓在野未沤者为野菅也。王肃云:“白 茅束白华,以兴夫妇之道,宜以端成絜白相申束,然后成室家也。”传意或然。〇笺:“白华”至“灭国”。〇正义曰:笺以序言“得褒姒而黜申后”,明以菅茅相 比,故以韧脆为喻。以菅沤之,明韧也。茅不沤,故脆也。言取白茅收束之,言收束以拟用,非以束白华也。茅虽比菅为脆,其实茅亦不可用。《七月》云:“昼尔 于茅,宵尔索綯。”是茅可以为索。兴者,以善恶相比为喻耳。〇笺:“之子”至“奔申”。〇正义曰:远是远申后,故之子斥幽王。以远即连言独,故以“不复答 耦”解之也。“老而无子曰独”,《王制》文也。其后褒姒谮申后之子宜咎,宜咎奔申,解其独之意。以申后虽有子,王用褒姒之谗,使之奔申,是王欲杀之,而使 申后无子。探王此意,故虽有子,亦名为独也。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传:英英,白云貌。露亦有云,言天地之气,无微不著,无不覆养。笺云:白云下露,养彼可以为菅之茅,使与白华之菅相乱易,犹天下妖气生褒姒,使申后见黜。〇英如字,《韩诗作》“泱泱”,同。〕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传:步,行。犹,可也。笺云:犹,图也。天行此艰难之妖久矣,王不图其变 之所由尔。昔夏之衰,有二龙之妖,卜藏其漦。周厉王发而观之,化为玄鼋。童女遇之,当宣王时而生女,惧而弃之。后褒人有献而入之幽王,幽王嬖之,是谓褒 姒。〇夏,户雅反。漦,土其反,沬也,又尸医反。《尔雅》云:“漦,盝也。”盝音鹿。鼋音元。嬖,补悌反,又必计反。〕 【疏】“英英”至“不犹”。〇毛以为,上既言王不以礼,已失菅茅申束之义,故因言菅茅之蒙养英英然者,是鲜润之白云下露,润彼菅之与茅,使之得长。是 天地之气,无微不著,无不覆养。然天不遗物,尚养彼菅茅,天何为独行艰难於我申后,令之子幽王不可於我而见黜退,不得覆养,是菅茅之不如也。〇郑以为,英 英之白云,降露润养彼可以为菅之白茅,使与白华之菅相乱易,犹苍天下妖气,生彼可以为后之褒姒,令与申后相换代也。天生褒姒以惑周,若云之养茅以乱用,则 为天下之妖。然其妖本自夏世,以至於周时,是天行此艰难之妖久矣。之子幽王,何故不图其变之所由来,而宠之以代后,将至於灭国乎?〇传:“英英”至“覆 养”。〇正义曰:以英英连白云,故为白云貌。言露亦有云者,以雨必有云,言“亦”,亦雨也。以今观之,有云则无露,无云乃有露。言露亦有云者,露,云气 微,不映日月,不得如雨之云耳,非无云也。若露浓雾合,则清旦为昏,亦是露之云也。霜露所霑,是天地之气,故言天地之气,无微不著,谓养萌芽以成大,无不 覆养,巨细皆润之,故菅茅悉蒙养也。〇笺:“白云”至“见黜”。〇正义曰:笺以上章言取茅而弃菅,喻宠褒姒而黜申后,故此章又申之。言天养彼可以为菅之 茅,使茅与白华相乱易,犹天下妖气生褒姒,使申后见黜退,以此喻为切,故易传也。〇传:“步,行。犹,可”。〇正义曰:举足谓之步,故为行也。“犹, 可”,《释言》文。王肃云:“天行艰难,使下国化之,以倡为不可故也。”侯苞云:“天行艰难於我身,不我可也。”如肃之言,与上章不类。今以侯为毛说。〇 笺:“天行”至“褒姒”。〇正义曰:上既以露云养茅,喻天生褒姒,褒姒从来为远,故言天行艰难以结之。言天行艰难之妖久矣,责王不图其变之所由也。若然天 故行妖以灭周,则非所能拒,而令王图之者,以天时人事,理亦相符。若人能改修德行,则可妖变为祥。太戊桑穀,即其事也。且王兴灭,实有天期,要忠臣烈士不 可委之上天,默然不谏。龙逢、比干皆伏死以争,故诗人讽咏,亦劝王之谋也。“昔夏之衰”以下之事,皆出《外传》。郑语曰:“宣王之时,童谣曰:‘{厌木} 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人也收以奔褒。褒人有狱,而以为入。天之命此久 矣,其何为乎?《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 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於庭,不可除。王使妇人下帏而噪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 府。府之童妾未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褒人有狱,而以为入于 王而嬖是女,使至於为后,而生伯服。’”此其文也。彼韦昭注曰:“褒人,褒君。共处曰同。二君,二先君也。漦,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厉王之末,流彘之岁 也。裳正幅曰帏。噪,讙呼也。鼋或为蚖,蚖,蜥蜴也。毁齿曰龀。未既龀,毁未毕也。女七岁而毁齿。孕,妊身也,女十五而笄也。”由此言之,昭以鼋非陆地之 物,故云“或为蚖,蜥蜴也”。以其言未,故为流彘之岁。若流彘之后,则越去王都,不得复观之矣。《帝王世纪》以为幽王三年嬖褒姒,褒姒年十四。若然,则宣 王立四十六年崩,是先幽王之立十一年而生,其生在宣王三十六年也。厉王流彘之岁,为共和十四年,而后宣王立。自宣王三十六年,上距流彘之岁为五十年。流彘 时,童妾七岁,则生女时,母年五十六,凡在母腹五十年。其母共和九年而笄,年十五而孕,自孕后尚四十二年而生,作为妖异,故不与人道同。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传:滮,流貌。笺云: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於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丰、镐之间,水北流。〇滮,符彪、皮休二反。浸,子鸩反,字亦作“寖”。殖,市力反。镐,户老反。〕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笺云:硕,大也。妖大之人,谓褒姒也。申后见黜,褒姒之所为,故忧伤而念之。〇歗,音啸,本亦作“啸”。妖,古卯反,本又作“姣”,一音於骄反。〕 【疏】笺“池水”至“北流”。〇正义曰:以浸者蒙润之言,稻又能水之物,此刺申后见黜,而以此喻之,故知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於申 后,滮池之水不如也。言其北流,是目所睹见。此诗周人所作,则此池是周地之水,故云“丰、镐之间,水北流”。《文王有声》笺云:“丰在丰水西,镐在丰水 东。”然则丰水之间唯丰水耳,而谓之池者,《家语》云:“今池水之大,谁知非泉焉。”《召旻》曰:“池之竭矣,不云自频。”则池者,下田畜水之处。且言浸 者,不得在丰水之中,则此池在丰水之左右,其池汙下,引丰以溉灌,故言浸彼稻田也。池水当得停,而亦言北流者,以池上引丰水亦北流,浸灌既讫,又决而入 丰,亦为北流。郑直云“水北流”,不指言丰,明池水亦北流也。〇笺:“硕大”至“念之”。〇正义曰:以此啸伤而思之,是念其不当然也。又言彼以外之,故知 谓褒姒。褒姒而言大人,故言为妖大之人。王肃云:“硕人,谓申后也。”孙毓云:“申后废黜失所,故啸歌伤怀,念之而劳心。”毛既不为之传,意当与郑同。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传:卬,我。烘,燎也。煁,烓灶也。桑薪,宜以养人者也。笺云:人之樵, 取彼桑薪,宜以炊饔饍之爨,以养食人。桑薪,薪之善者也,我反以燎於烓灶,用炤事物而已。喻王始以礼取申后,申后礼仪备。今反黜之,使为卑贱之事,亦犹 是。〇樵,但焦反。卬,五纲反。烘,火东反。徐又音洪,《说文》巨凶、甘凶二反,孙炎音恭。煁,市林反。燎音了,又力吊、力召二反。烓音恚,又丘弭反,郭 云:“三隅灶也。”《说文》云:“行灶也。”吕、沈同音口颎反,何康莹反,顾野王口井、乌携二反。炊,昌垂反。注同。饔,於恭反。饎,尺志反。爨,七乱 反。食音嗣。炤音照。卑如字,下又卑兮反,并注同。〕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疏】“樵彼”至“我心”。〇正义曰:有人樵取於彼桑木之薪,不以炊爨,云我用之燎於煁灶,炤物而已。桑薪,薪之善者,宜以炊爨而养人,今不以炊爨, 反燎于煁灶,失其所也。以兴幽王娉纳彼申国之女,不以为后,反黜之使为卑贱之事而已。申女之有德,宜居王后之位,而母养天下。今不以当尊,反黜为卑贱,非 其宜矣。申后之见黜,褒姒之由,故恶褒姒,言彼妖大之人褒姒,由此而废申后,实劳病我之心。〇传:“烘燎”至“养人”。〇正义曰:“烘,燎”,《释言》 文。舍人曰:“烘,以火燎也。”《释言》又云:“煁,烓也。”舍人曰:“煁,烓灶也。”郭璞曰:“今之三隅灶也。”然则烓者,无釜之灶,其上燃火谓之烘, 本为此灶上亦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炉也。以桑薪为善,比之申后,言宜以养人,犹申后宜以母养天下也。〇笺:“人之樵取”至“亦犹是”。〇正义曰:《少仪》 云:“抱樵。”注云:“未燃。”则樵者薪之一名。但诸事皆反其名以名其事,此“樵彼桑薪”,犹薪是获薪也。此以燎煁为不宜,明其宜炊爨也,故知宜饔饎之 爨,饔以煮肉,饎以炊饭,双言之也。煮肉亦言炊者,以炊,燃火之名,故可以通焉。以为美食,故可以养人,申毛义也。以桑薪之善,故喻申后之礼仪也。申后为 后,得以养人。为喻者,以后正位於内,则化行於外,天下蒙泽而得其利,是母而养之,故为喻也。
鼓锺于宫,声闻于外。
〔传:有诸宫中,必形见於外。笺云:王失礼於外,而下国闻知而化之。王弗能治,如鸣鼓锺於宫中,而欲外人不闻,亦不可止。〇闻音问。见,贤遍反。〕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传:迈迈,不说也。笺云:此言申后之忠於王也。念之懆懆然,欲谏正之。王 反不说於其所言。〇懆,七感反,《说文》七倒反,云:“愁不申也。”亦作“惨惨”。迈如字,《韩诗》及《说文》并作“忄巿忄巿”,孚吠反,又孚葛反,又匹 代反,《韩诗》云:“意不说好也。”许云:“很怒也。”说音悦。下同。〕 【疏】“鼓锺”至“迈迈”。〇正义曰:言有人鼓击其锺于宫内,其声必闻于外,击锺而欲外之不闻,不可得也。以兴王既废黜其后干宫内,其化必流于天下。 废后而使天下之不效,王亦不可得也。言王之失德,将化流天下,何以废申后乎?又言申后之忠於王。申后念子幽王之恶,惨惨然欲谏正之,是其可愍。何为王反视 我申后,迈迈然不悦其所言乎?〇笺:“此言”至“所言”。〇正义曰:迈迈,是不悦之状。为王所不悦者,唯申后耳,故以我为申后,反以相对,故以子为幽王。 惨惨,非说顺之辞,故知欲谏正王,恶是其忠也,因谏而迈迈,是不悦其所言也。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传:鹙,秃鹙也。笺云:鹙也,鹤也,皆以鱼为美食者也。鹙之性贪恶,而今在梁。鹤絜白,而反在林。兴王养褒姒而馁申后,近恶而远善。〇鹙音秋,鸟名。鹤,呼各反。秃,吐木反。絜音结。馁,奴罪反。近,附近之近。〕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疏】“有鹙”至“我心”。〇正义曰:有秃鹙之鸟,在於鱼梁之上。有鸣鹤之鸟,在於林木之中。然鹙也鹤也,皆以鱼为美食。鹙之性贪恶,而今在梁以食 鱼;鹤之鸟絜白,而反在林中以饥困,以兴有褒姒之身在於宠位,有申后之身反在卑微,然褒也申也皆以后为尊贵,褒姒性邪佞,今在位而得宠;申后备礼仪,反卑 贱而饥馁。言王近恶而远善,非其宜也。以此维彼妖大之人,实劳乱我之心曲矣。〇笺:“鹙也”至“远善”。〇正义曰:此举二鸟,明喻二人,《易》称“鸣鹤在 阴”,是善鸟也,故喻申后。鹙实恶鸟,以兴褒姒。今鹙言梁,鹤言林,是举鹙在梁得鱼,对鹤在林无鱼,故知皆以鱼为美食为喻也。既以食为喻,故知喻所养。言 王养褒姒而馁申后,是近恶而远善。近者养之,远则馁之,故又以近远言之,犹梁、林非一处者也。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笺云:戢,敛也。敛左翼者,谓右掩左也。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阴阳相下之义也。夫妇之道,亦以礼义相下,以成家道。〇别,彼列反。下,叚嫁反。下同。〕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笺云:良,善也。王无答耦已之善意,而变移其心志,令我怨旷。〇令,力成反。〕 【疏】“鸳鸯”至“其德”。〇正义曰:以王非义黜后,故以义责之。言有鸳鸯之雄鸟,在於鱼梁,尚敛其左翼。是左翼敛在右翼之下,为雄下雌之义,故恩情 相好,以成匹耦。以兴夫妻聚居,男当有屈下於女,为阳下阴之义,故能礼义相与,以成家道。今幽王何为不卑下申后,以成夫妇乎?之子幽王,反无答耦我申后之 善意,秉心不一,而二三其行,以为於德变易其心志。今我申后怨旷失鸳鸯敛翼相下之义也。〇笺:“敛左”至“家道”。〇正义曰:言敛其左翼,是左翼在下,故 知谓右掩左也。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知之。右掩左雄,左掩右雌,皆《释鸟》文也。以阴阳相下,故似夫妇之道,亦以礼义相下,以成家道也。此经戢其左翼, 据雄者而言,喻幽王当下申后耳,故其言不及雌。但郑因右掩左,而欲辨其雌雄,故并引《尔雅》而解之,见夫妇皆当相下也。男有下女之礼者,即就而亲迎之类是 也。《周易》艮下兑上《咸》,为夫妇之卦,其《彖》曰:“止而说,男下女也。”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传:扁扁,乘石貌。王乘车履石。笺云:王后出入之礼与王同,其行登车以履石。申后始时亦然,今见黜而卑贱。〇扁,边显反,又必浅反。〕 之子之远,俾我疷兮。
〔传:疷,病也。笺云:王之远外我,欲使我困病。〇疷,徐都礼反,又祁支反。〕 【疏】“有扁”至“疷兮”。〇正义曰:作者以王黜申后,故睹其昔日所乘之石而伤之。言有扁扁然升之以乘车者,此石也,申后尝履之。今忽然见黜而卑,不 复得履之,是其所以可伤也。之子幽王之远外我申后,欲使我申后困病兮,故伤之。〇传:“扁扁”至“履石”。〇正义曰:“有扁斯石”,文连“履之”,故知 “扁,乘石貌”。乘车之时,履此石而上,故谓此石为乘石。上车履石之貌扁扁然也。又言王乘车履石者,言乘车之得履石,唯王为然。今申后履之,是其贵时与王 同,故系王言之。《夏官·隶仆》云:“王行则洗乘石。”郑司农云:“乘石,所登上车之石也。”引此诗“有扁斯石,履之卑兮”,谓上车所登,石是也。
《白华》八章,章四句。